第189章 溶瘤腺病毒疗法(2/2)

腺病毒相对别的递送载体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具有高遗传稳定性。

其致病性也较低,就算是野生型的腺病毒,感染之后对人的威胁也不大。

另外,它们相对容易生产,生产出来的病毒滴度和纯度都比较高。

腺病毒的生产工艺,已经被开发到十分完美的地步。

所以,它不光在溶瘤病毒疗法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基因治疗、疫苗开发等其他各个领域,也可以看到腺病毒的身影。

揽月001,就是用腺相关病毒,作为递送载体。

经过改造后的溶瘤腺病毒,成为了条件性复制型腺病毒。

它能够在各种肿瘤细胞中,相对特异性地复制,能裂解肿瘤细胞,同时释放子代病毒,再去感染周围其他的肿瘤细胞。

并通过级联放大效应,彻底消除肿瘤,从而获得完美的疗效。

系统出品的这两款溶瘤腺病毒,特异性更强。

它们不会感染正常的非癌细胞中,正常的普通细胞完全不受影响。

但一旦遇到肿瘤细胞,它们就会立即感染,感染后启动自我复制,最后产生更多的病毒子代,并最终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细胞在裂解之后,导致病毒子代、病原体相关分子、损伤相关分子和肿瘤相关抗原,都释放到肿瘤微环境中。

而释放的病毒后代,进一步感染未受感染的肿瘤细胞,并继续进行病毒传播,持续杀伤癌细胞。

另外,释放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刺激分子,会同时吸引免疫细胞到肿瘤中来,并引发对肿瘤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不要小看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它们甚至比这些外来的治疗因子更加有效。

不过,肿瘤细胞有各种免疫逃逸机制。

一般情况下,天然免疫系统作用不到肿瘤细胞。

免疫刺激分子,就相当于是一种催化剂,能让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失效。

系统出品的两款产品,肯定不会就只有这些优点。

几分钟后,黄瑞芳忍不住轻咦了一声。

“有什么疑问吗?”章晨问道。

“章总,您确定这两种款溶瘤病毒产品,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

黄瑞芳有点惊讶,溶瘤病毒疗法基本上,只能采用瘤内注射的给药方式。

顾名思义,这种给药方式,是要直接把药物注射到肿瘤里面的。

需要配合手术,来进行给药。

要是脑肿瘤,还需要做开颅手术。

这也是溶瘤病毒疗法最大的缺陷,但是这个缺陷,好像在章晨这不存在啊。

资料上写得清清楚楚,这两款产品,都选择了静脉注射给药。

黄瑞芳想不明白,章晨是怎么做到的?

之所以采用瘤内注射,是因为溶瘤腺病毒本身的特性所致。

它虽然有特异性,但其特异性并不强。

也就是说,要是静脉注射,难免会给普通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所以只能瘤内注射,以减轻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还有一个原因,溶瘤腺病毒的机动性并不强,而静脉给药之后,很可能递送不到病灶所在的位置。

这样完全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反而损伤会一大片正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