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名声的作用(1/3)

李博瞻一听章晨这说,顿时有点激动。

自己带的这个项目,看样子在章晨心里比较重要。

不光他的所有研究生能归到这个项目组里,而且以后还能分到不少其他学校的学生。

搞科研,确实不是人多就能搞得出来。

但人多了,也是有好处的。

不说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来,但只要大家都不出大的差错,就肯定能增快研发的速度。

每个人都领取自己的科研任务,到最后做出成果,再汇总一下。

要是有的数据不正常,到时候再统一一起攻克难题。

这也是一种研发思路。

李博瞻正色说道:“那可太好了,我拼出这把老骨头,也要把这个项目做出来。”

“您老也别太有压力,项目不用太着急,保重身体最重要,而且最近咱们研究基地算是出名了,估计还会有不少高端人才慕名而来,到时候我再给您分几个得力助手。”

张月收到的几份简历里,有一个人在蛋白结构领域比较有成就。

章晨想着把这个人,安排到分子农场的项目组里,刚好能补齐项目组的短板。

李博瞻在作物领域是权威,孙悦在延寿领域上有自己的独到发现。

而这个即将慕名而来的人,正好在蛋白结构方面是强项。

到时候,由李博瞻院士带头,三者强强联合,算是配置最为齐全的一个项目组了。

这样还能遇到问题,那肯定是需要章晨动用系统的模拟功能,才能解决大大问题了。

不过章晨觉得,应该不会遇到大的挑战。

嘉禾因子是有全套资料的,禾丰系列产品相当于也有全套资料在。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把本来人源化的嘉禾因子,整合到作物上。

只要解决排异问题,这款产品肯定能够很快研发出来。

到时候,还能在作物的生长周期上下点功夫,尽量缩短它们的生长周期。

这样一来,全国,乃至于全球,第一款分子农场产品,就能孕育而生。

李博瞻点头说道:“这倒是可以,最好是做蛋白结构方面的人才,我在这方面,也不是很在行。”

做科研的人,就是这么的纯粹。

哪方面可以,哪方面不行,可以很坦然地说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