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于是等到第二天朝会的时候,李泰之前辞去的王爵便再次被封回,只不过封爵不再是之前的太原王,而是唐王。与此同时,他的封国领地也有增加,除了之前的河东十州之地外,此番与北齐交战所拓取的晋州、建州也一并加入到唐王封国领地当中。

至于其他出征将士的封赏,由于眼下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大军仍然停驻在外,便且先由朝廷和霸府共同拟定商讨出一个方案,待到大军凯旋之后再作公布奖酬。

因为心内担忧父亲的病情,李泰也并没有在长安多作逗留,拒绝了此际便献俘太庙的提议之后,他便又率领亲卫们匆匆返回了同州上阳宫。

李晓的精神一日差过一日,就连姚僧垣都表示即便再作诊治进补、也不过是吊着一口气息徒增病人痛苦罢了。

李泰固然心情悲痛,但也不想为了彰显自己的孝义便给父亲增加更多的痛苦折磨,还是选择默默接受这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再让人给父亲进奉那些增补吊命的方剂,回到同州后便整日陪伴在父亲病榻前,在其临终前一尽自己身为人子的责任。

在家人们的陪伴之下,几日后李晓终于坦然平静的与世长辞。

其人一生虽然乏甚功业的创建,但也不可谓不传奇,本是生于名门世族,但良好的家世并没有使其人生一帆风顺,反而是多有坎坷,年轻时遭遇河阴之变这惨绝人寰的大祸,侥幸得免后带领家人避祸于河北。

好不容易在亲友帮助下安定下来,结果他却又被卷入高仲密叛乱中而背井离乡、孤身流落在外,几经辗转才得与家人团聚,历经坎坷之后居然在这乱世中得以善终,也算是一个异数。

对于父亲的去世,李泰虽然也是悲伤不已,但还不至于悲不自胜,仍能打起精神来主持丧礼一应事宜、接待内外前来吊唁的亲友和下属们,经过多日丧葬忙碌,最终将他的父亲安葬在了咸阳。

墓地也是早在他父亲病情转重的时候便已经挑选并开始营造,李晓甚至还亲自前来察望一番,对于给其选择的埋骨之地也是比较满意。

父亲去世,李泰按照礼数自应结庐居丧,但无论是他如今的身份地位还是当下内外情势也都不容许他直接遁世两年多的时间。因此在葬礼完成的当日,朝廷便派遣使者来到此间降旨夺情,着令李泰墨缞治事、即刻返回上阳宫处理军国要事。

除了李泰之外,他的三弟李奥也被一并夺情,随其一同返回上阳宫。

夺情之后虽然并不需要居庐守丧,但是守丧期的一些礼节同样需要遵守。李泰回到上阳宫后也并没有直入殿堂,而是在直堂一侧收拾起一间耳室用以办公和居住,厅室面积不大,内里空间方圆几丈而已,唯陈素案麻毡木榻草席而已,其他华丽的陈设以及丝竹乐器等物则是一概没有。

李泰本就对于起居享受要求不高,对此环境倒也没有什么不满,归来之后当即便收拾心情、伏案治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