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1/2)

自从说了建桥一事,村长等人就忙开了,为了筹到钱,村长是挨家挨户的上门去说。

傍晚,轩哥儿在院中读着书,李则看着书听着轩儿的讲解,贾瑞在旁练箭,突然响起敲门声。

贾瑞放下弓,前去开门,见来到的是村长,一边请人进来,一边笑道,“赵伯伯,您这个大忙人怎来了?”

“赵伯伯。”

“赵爷爷。”

村长笑道,“轩哥儿的读书声,我在门外便已听到了。”

“赵伯伯,您这是来说建桥的事吧。”贾瑞一边倒茶,一边说道。

“除了这事,也没别的什么了。”村长喝口茶道,“这建桥也是与国与民与家的好事,更需大家齐心协力方能建成。你来了咱们村后,虽然时日不长,但大家都当你是一个村里的,若你都为此尽一份心,那其他人更是无话可说。”

“不为别的,就只为日后儿孙,大家定会齐心协力把桥建起来。只要您赵伯伯一句话,我定会尽我所能,竭力而做。”贾瑞说道。

李则在旁也说道,“轩哥儿也在此读书,来往乡邻多有照顾,也算轩哥儿一份。”

村长笑道,“好,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赵伯伯可吃饭没,若没可留下来吃个饭。”贾瑞说道

“不了,还有好几家未通知,现天色早,晚了就不好办事了。”村长说道。

贾瑞送走村长后,一边与李则下着昨日未下完的棋,一边聊道,“此次建桥虽是好事,却需多方协调,如今只是开头,建起来也不知是何日。”

“这等事自有他人操心。”李则执子落棋

“也是,只要有银两,甭说一座桥,便是十座也建的起来。”贾瑞喝口茶,缓缓说道,“虽说官家会拨银两,可到手……”

“今年新上任的工部侍郎是袁中亦,袁大人。”李则说道

“那个益州清府的袁……,”

“狡诈!”说话间,贾瑞的棋就被吃了。

袁大人!”

“对。”

贾瑞皱着眉头思考,一手执子,缓缓落棋。道,“我欲捐十两。”

“也算我一个。”李则道

看着我方被杀个片甲不留。胜负已定。贾瑞将手中的棋子扔回棋盒。嘴里还劲说道,“不玩了,不玩了。回回都被杀个片甲不留。太没成就感了。”

李则落子,调侃道,“与你,是没成就感。”

贾瑞横眉一挑,怒唱道,“予之用心,汝竟弃之,呜呼哀哉……”

这桥还没建,却已成为村里最大的话题,走到那都能听见一两句。

这不,没过几日就听说,官家已批下两千五百两。书院捐赠三百两。安员外家,李员外家,秦家各捐了一百两。剩下的,周围三个村子,每村各出八百两。

这日,李嬷嬷带了二十两来祠堂口。

李嬷嬷在外边与众人聊着天,听着谁家捐了多少钱,谁家没钱卖力气。那户是个吝啬鬼只想捐一个铜板,那户天天装穷卖苦。

李嬷嬷等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桌前。村里四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村长都坐在哪儿,边上还有个记账的先生。

李嬷嬷看了看红纸上写着人名,钱数。有三两的,四两的,六七两的,亦有十两,二三十两,还有五六十两的,钱数不一,但多为四,五两的居多?

嬷嬷把钱交给村长,说道“这里有二十两,分别是我家轩与瑞哥儿的。”

村长将钱交给记账先生,记上了贾瑞和李轩的名字。

李嬷嬷看着记上名字后,才走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转眼便要过年了,人们也闲了。你娶我嫁,生子添丁,走亲访友,把这个本就人多的村子,弄的更加热闹非凡,就连贾瑞也来往去了几趟席。

因放假只有二十多日,轩哥儿回家,快都要一个多月,就不回家了。

这一日是赶集日,又是临近过年,因此很多人是托家带口的出来买东西。

不一会儿,贾瑞一伙人便到了城门外,此时城门外排起了长龙。

城门外也是热闹的很,有许多的摊子摆在这儿。

坐在李则边上的轩哥儿东看看,西瞧瞧。

贾瑞看着轩哥儿很有兴趣,又看了看长长的队伍,就与李则说道,“我带轩儿下去看看,很快就回。”

李则也不反对,跟着下了车。其他人也跟着下了车瞧瞧去。

贾瑞牵着轩哥儿来到摊位前,便看到一老人一手那着鸡蛋,一手拿着工具,不一会儿就刻好了一个“福”字,再用红色的液浆充满这个“福”字,看着甚似欢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