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解释,杨彦的到来(5K)(2/4)

说话间。

白伯与白岩看着一身秦国官服,头戴爵弁的白衍,眼中满是复杂。

在雁门一事之前,不提平阳孟氏与西门氏,就是雍城以及其他地方的大大小小士族,甚至是王室宗亲,都想着与白氏交好。

更别说秦国之中那些大小派系官员。

然而在白衍屠杀雁门士族之后。

不仅原本登门的那些士族避讳白氏,就连一些原本就与白氏交好的士族、官员,都几乎与白氏翻脸。

白氏这里还算好,只损失一些关系与人脉,至于生意少一些也无所谓,但在朝堂之中的白裕,可是多了不少政敌。

本就与右丞相昌平君有仇,如此树敌之举,实属太不明智。

“白衍知晓!”

在众人的目光下,白衍缓缓点头。

白衍看向白裕,看向白伯、白岩一眼,抬起手。

“雁门之乱,乱在其根,白衍杀人,实属迫不得已,纵观颍川乱事,白衍在雁门,若是不除那些人,不过一年半载,白衍不仅会重蹈大将军杨端和的覆辙,甚至会被那些士族与昌平君联手,害死在雁门!”

白衍说道,说完之后,想了想。

“颍川乱,乱在士族,赵国亡,亦是如此。白衍在雁门,昌平君在朝堂,白衍今日不动手,他日士族就会除白衍!”

白衍说完便不再言语。

白衍没有说要在雁门发展根基,也没有说是要收服赵边骑,甚至没有说是为了报答王上,以及获得王上信任。

那些话,白衍清楚即便是说出来,白裕、白伯、白岩定还是会觉得,此前在雁门不留余地的做法,还是太过。

故而白衍在面对白裕等人时,只能换一个角度。

既然询问为何要除掉那些士族,那就只能怪白氏,若非白氏得罪昌平君,若非昌平君是秦国丞相,白衍怎么可能会如此着急对付士族。

说到底还不是放到雁门,根基不稳,秦国朝堂内又有一个人位极人臣,权利仅次于嬴政的右丞相时刻盯着。

书房内。

听到白衍的话,原本还想说什么的白伯,突然一时语噻。

白岩倒是还好,毕竟看着身穿官服,年纪轻轻的白衍,他本就不是来质问白衍。

可以说在雁门一事发生后,在所有族人都被白衍吓到,就连父亲白仲都不理解白衍的时候,唯有他白岩一人没有着急质疑白衍。

吃一堑长一智。

当初眼瞎,把这么好的女婿给拒之门外,白岩不知道多少次都在书房中,看着窗外而后悔。

每当听到那个年纪轻轻,就身穿秦甲,腰佩秦剑的白衍,在外率领铁骑与李牧交手,攻破阏与,攻破井陉。

一件件事情传到耳中。

白岩有多后悔,不站在白岩的角度亲自体会过,是无法形容那种后悔,到底有多苦涩。

故而在雁门一事后。

白岩从头到尾,都不着急,他心中浮现那个年轻少年的身影,总有预感,那少年不会乱来,定不是鲁莽行事。

事出、必有因!

“其他士族尚好,毕竟他们乱来,但秦国的那些将领,特别是那苏翰!为何不手下留情?大可以上书王上,再由王上决议,而非你着实之后直接处斩!”

白裕叹息一声,在听完白衍的解释后,想起昌平君。

白裕心中很是无奈。

不过白裕最在意的,并非是那些雁门士族,毕竟那些士族杀得再多,终究也是士族。

士族人脉虽广,但只要秦国在,虽能让白氏过的不顺心,但对白氏的威胁不大。

真正对白氏有影响的,还是那些被白衍杀掉的秦军将领。

那个能当上秦军将领的人背后,在秦国不是有关系的人,而白衍这一杀,可是直接让秦国朝堂炸开锅,不少大臣的儿子、女婿,或者是心腹,直接死在白衍手里。

白裕如今回想消息方才传回秦国朝堂的时候,看着喧嚷混乱的大殿,心中都为白衍捏把汗。

甚至白裕都担心,那日嬴政会不会当场下令,直接卸掉白衍的爵位,令其回秦国受审。

“你可知道事后,中庶子蒙嘉,可是直接来我府里,与我交谈一番!”

白裕说道这里,整个表情都是气馁。

“苏翰十几年前,就跟在大将军蒙武身旁,鞍前马后,你这一杀,大将军不说唉,你试想,若是那日你那故友珪犯错,直接被其他大臣砍掉首级,并且还被取回爵位,你会如何想?”

白裕没好气的说道,蒙氏在秦国朝堂,可不是一般的士族。

不提已经去世,毕生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蒙骜,就是中庶子蒙嘉,以及大将军蒙武,中将蒙叔,年轻一辈的蒙恬、蒙毅。

蒙氏不仅在秦国朝堂生根扎营,更重要的事每一个蒙氏之人都深受王上宠信,被委以重任。

白衍得罪蒙氏之举,不管怎么看,都是不明智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