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春秋繁露(2/2)

「我不是敝帚自珍之辈,但我修为不足以鼎盛,说话出去难于让人信服,哪怕是着书也会被堆在藏书阁中」董仲舒道。

「仲舒虽不是我们汉王朝第一人,但我们儒家曾经出过孔圣、孟圣,一个学派拥有双圣已经堪称

顶级底蕴,陛下怎么的也要考虑三分」公孙弘道。

「黄老学派有老子,有庄周,同样是双圣的存在,而且他们是当年代少有争议的第一」董仲舒道:「黄老道在朝廷一日,我们儒家双圣的名声就会被压一筹!」

「世人都只看那风云中第一人」公孙弘惋叹道:「我们儒家双双第二其实也很厉害的了!」

「那可不!」

董仲舒虽说是在婉言推辞,但心中还真被公孙弘说得一动。

如果敬献儒文经要,他确实能直接插入朝贡,而且江都王对他这种敬献之物必然也乐意收下。

董仲舒当下难归长安,通过江都王敬献儒文经要也是正常之举。

但他的经文要如何去讨新帝欢心,这就要看董仲舒的硬本事了。

「还望次卿和东方朔能助我一臂之力!」

思索了数十秒后,董仲舒才邀请了公孙弘和张学舟。

一个公孙弘同样是儒家的大儒,不提穿插内容,公孙弘做审查没有任何问题。

而涉及张学舟主要是阴阳家的牵扯,董仲舒需要阴阳家的阴阳五行等知识。

此时离他糅杂阴阳五行到儒家万物天人感应还有些许距离,董仲舒觉得自己可以打个初稿先敬献上去。

虽说他没有完全去实践,但从理论上而言,董仲舒觉得自己的理论是可以实现的。

新帝不会改头换面跟随董仲舒修行,但董仲舒还真有一些内容会与新帝修行重叠。

董仲舒连连思索,又不乏比划,心中亦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如果心中没有笔墨,着书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内容。

而只要心有成竹,哪怕三五日也能成书。

董仲舒寻思过后,不免也去寻了竹简,又执上了笔。

「我说,次卿听,东方朔补缺!」

董仲舒邀约了两人。

他执笔数秒,而后才在竹简上重重落笔上‘天人感应篇"五个字。

「仲舒,你掏了自己的压箱底敬献是重注,但也要谨防这份东西敬献江都王后到不了陛下手中」公孙弘见到题首五个字开口道:「只有归于平凡才会让人不产生不轨心思!」

「次卿所言有理!」

董仲舒点头。

他初写五字就被公孙弘所纠正,这让董仲舒不免也庆幸有公孙弘在身边。

公孙弘学识和能力另说,在谨慎处理事情上无疑是有更多心得。

这让董仲舒思索片刻,天人感应篇五个字的竹简随后被弃用,转而是换成了《春秋繁露》四个普通之极的字眼做了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