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怀疑(1/2)

田丰几人又提出了一些想法,但在众人的探讨中都被一一否定,沮授为难道:“我虽然是监军,但刚才有些行军路线,我也拿不准具体要花多少时间,这方面还是实际领兵的将领最为清楚,”

袁熙见天色将晚,便起身道:“冀州地形的确切数据,我这边掌握的也不是很完善,不是常年在外打仗的将领,只能能估摸大约时间,但差上几天,战场上的局面可能会完全不同。”

“眼下在蓟城里面,曾在冀州打过仗的,也就儁义子龙了,这样好了,我明日让他们过来,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今日各位先出去休息吧,我现在要去军营一趟,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沮授三人连忙谦让,袁熙将他们送出门外,看诸人上了马车,沮授田丰一车先行,袁熙最后又拉住诸葛亮道:“军师不要把担子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太累,对身体也不好,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多在家陪陪黄夫人,家庭和睦美满,也是很重要的。”

诸葛亮苦笑着应了,心道自己可不能主公比,主公这后宅都要爆出来了,看主公这样子,怕是还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和谐,也算是个异数了。

袁熙将诸葛亮送上马车,看马车出了门,才转头喝道:“曹宪,你又不长记性了!”

躲在墙角后面的曹宪见被发现了,便哇的一声,带着身后几个女郎呼呼跑掉了,袁熙无奈摇了摇头,心道曹宪这么多年了,还和孩子王一样,和谁都能打成一片。

看看刚才的人影,刚才跟着她跑掉的是几人,都是袁氏家族女郎,真是跟谁学不好,非要跟着曹宪,怕是被坑了都不知道。

他想了想,便往城外军营而去,他要和赵云商量下,在幽州扩大征兵规模的事情,毕竟赵云现在名义上还是幽州牧。

不过袁熙也知道,赵云这个幽州牧怕是当不长了,若是自己来年取得冀州,便要重新授官,安排内府外事官员,到时候主导幽州事务的,便是直属于袁熙的文官体系,而赵云便会转到相应的武勋将领系列中,专注于军中之事。

这也是身为王爵,效仿朝廷体系进行分工的第一步,袁熙越发有一种感受,自己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近了。

但之后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因为这等于和全天下为敌,若是没有别人帮助的话,袁熙早已经倒在路上了。

幸运的是,他并不是孤身一人,经过孜孜不倦的挖人,现如今天下英杰,有一半都在他的麾下,能否走到最后,就看之后的这关键的冀州大战了。

眼下四国并立,出了被授予了王号,但实际上并未完全立国的刘备实力尚弱之外,其他三国都有自己的长处。

吴国水军将领人才辈出,但谋士传承算是基本断了,但由江东各大家族以及江北人士组成的文官系统底蕴很雄厚,故以内政见长。

当然,吴国的军事方面就比较瘸腿了,其和荆州一样,守成尚可,进取不足,尤其是丢掉长江下游的情况下,已经是苟延残喘,穷途末路了。

而以曹操为主导的魏国,则是人才济济,内政外事皆是可圈可点,这些人的人品可能不怎么样,但才能是不容忽视的,其虽然也有内斗,但在曹操個人能力压制下,掾属们表面上还算是比较老实。

当然,如今魏国形势悄悄发生了变化,曹营掾属们纷纷结党营私,连曹氏夏侯氏族人也不例外。

导致这一切的,自然是因为曹操身体状况的恶化,以及曹操至今没有选出世子所致。

而在邺城高台的府邸中,曹操和怀城秘密赶来的钟繇说着话。

要说掾属之中,和曹操最为相投的,有可能便是钟繇了,其后世在魏国曹操去世前做到了三公之首太尉,可见是极为受曹操重视的,之所以没有成为托孤重臣,有可能是因为钟繇本身就是颍川派核心,实在是不能再往上走了。

而钟繇之所以受赏识,除了他是曹操稳定后方不可或缺的人才之外,还在于其还精通书法,这和喜欢诗歌书法,身为蔡邕学生的曹操兴味相投。

而在史书中,钟繇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他当年学习书法成迷,于是向韦诞借取蔡邕书法真迹一事。

但当时韦诞吝啬,并没有答应出借,钟繇气的捶胸吐血,后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在韦诞死后,钟繇挖了韦诞的坟墓,得到了蔡邕的真迹,于是书法更进一步。

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钟繇虽然和曹操还有有共同的爱好,便是盗墓,但也能看出其性格很是极端,这也是曹操不敢托孤钟繇的原因之一。

如今钟繇对着曹操侃侃而谈,“无论如何,董昭不可信。”

“其绝对不能作为托孤之人。”

曹操反问道:“为什么?”

钟繇毫不犹豫道:“因为他是内奸的可能性很大。”

“你可有证据?”曹操继续问道。

钟繇摇头,“没有。”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露出任何把柄。”

曹操哼了一声。“没有证据,又如何指摘他人?”

钟繇面色不变,“臣自然有臣的理由。”

曹操来了兴趣,“你说说。”

钟繇一字一句道:“他虽然是从袁绍处逃走的,但是却在幽州呆了两年,而且极有可能是在北新城。”

曹操听了,不以为然道:“这当然不能作为证据,别说同在一城,就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就一定是一伙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