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美国人的纠结;东方直布罗陀的末日(2/5)

依照揣测和分析,大明朝廷已经大致摸清了美国人的想法——至少在明军进攻澳洲之前,美国人不可能主动干涉。

这让大明君臣都安心了许多,反正长期以来的目标都只是南洋地区,美国人如果不干涉,相安无事那自然是极好的。

至于澳洲,朝廷与谘政院迄今也没有定论——是见好就收还是冒险尝试?

夺取吧,似乎有点吃力,还会招致美国人的干涉,使得事情往糟糕的方面发展。

放任吧,又有些可惜,毕竟资源确实丰富,而且很适合移民来缓解人口过剩的压力。

但眼下大明朝廷还没有表现出纠结的一面,朝野之间正在欢庆着胜利,并期待着下一场胜利的到来。

这些日子,大江南北的市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晨收听日月社的报捷通讯。

依据道听途说的消息和中的描绘,人们用各自的想象力臆想着战争的场面——

威武的王师高歌猛进,衣着光鲜,战车轰鸣,万炮齐发,震天撼地,英夷一触即溃,狼奔豕突。

显然,想象的场面和现实肯定有一定的差异。

初春的马来亚已经有些热了,昼间温度只逼30℃之多。

又潮又热,蚊虫肆虐,连续征战了一周之久的明军官兵们此刻早都已经不复起初的“气宇轩扬”。

一个个胡子拉碴,头发油腻得发亮,几乎都打结成一缕缕的了,浑身上下沾满泥土,连那些耐用的灰绿色卡其布军服竟都破破烂烂了。

来自国内各大报社的随军记者们都非常无奈和头疼——

老天爷啊,这分明是一支叫花子军队,就跟流寇似的,想找出几张合适的宣传照片都难啊!

原本懵懂的新兵们经过战火洗礼已经完成了蜕变,身虽疲、心未倦,真正适应了战争。

但胜利的喜悦让所有人斗志昂扬,在齐声唱着的军乐声中,士兵、坦克、卡车、骡马、火炮组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东西两线明军皆在朝着南方那个号称“远东永不陷落的要塞”快步行进。

明军是这等境况,而对面的英联邦军队则又是迥异的另一番模样了。

在东线明军打穿了半岛南部的防线之后,惊恐的远东司令部四处调遣救火队来堵漏,为西线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

《新加坡日报》的记者皮尔森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记录了对应的描述:

无法计数的车水马龙在向南方撤退,被炸弹破坏的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拥挤不已,所有的士兵都目光涣散、斗志全无,眼神空洞无神。一些士兵甚至两手空空——因为早就在之前的仓促撤退中遗失了枪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