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九章明人不说暗话啊】(2/2)

巴清氏抬头看了赵昊一眼,笑着问:“那公子秘密派人去巴蜀之地,所谓何事?”

“你也知道,我在修召阳宫,据说巴蜀之地有很多上好的木材,我派人去探查一番!”

“是吗?”

“肯定是的!”

赵昊一脸笃定的道。

巴清氏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再次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继续道:“公子的布局,妇虽然看不通透,但也能看个大概,只是商人逐利,没有国家认可,终究上不了台面,也难成大事。”

“但如果真的想兴盛商事,而且商事对国家发展又如此重要,耍些手段也未尝不可。”

赵昊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再次看向巴清时,不禁有些钦佩。

果然不愧为《史记中唯一一位女企业家,也是始皇帝一生中唯一大肆表彰的女性。

纵观整个历史,获得巴清这种殊荣的普通女性,还没有第二个。

始皇帝为何对一个寡妇给予如此高的荣誉?

《史记说“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表彰的是巴清的“贞”。

不过,战国末期,人们对妇女保持贞洁的要求,并不像宋朝以后那样苛严,所以,一个“贞”字不能解释始皇帝的动机。

那么,始皇帝为何要对巴清待以上宾之礼,并且给她修建女怀清台呢?

赵昊想来,应该有三点。

第一点,巴清家族的武装势力。

据史册记载,巴清家族家有童仆千人,雇佣员工万人,武装力量数千。

其家族所在的枳县,全部人口加起来只有五万人,也就是说,枳县的壮劳力,一大半服务于巴清家族。

一个家族企业,影响面这么大,连司马迁都说“人不敢犯”。

第二点,经济目的。

秒杀天下富豪的巴清,从物质上给始皇帝带来两个帮助:一是丹砂水银物资的供应,二是财力的援助。

丹砂又叫朱砂,它既是一剂重要的药材,也是炼制水银的主要材料,还是古代的染料,作画、墨料都离不开丹砂。

始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雇佣了一大批方士,替他炼丹,需要大量的丹砂。

秦皇陵寝宫注入了100吨水银,构成地下河流,既防盗又可以当作尸体防腐材料。

巴清的丹砂王国,很可能充当了始皇帝的主要供应商。

另外。

秦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兼并六国后,又大兴土木,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保证,巴清就是秦国背后的重要赞助商之一。

第三点,稳定后方。

自昭襄王时期平定蜀地后,蜀地就成了秦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那里繁荣的商业,和都江堰浇灌下的农业文明,一起缔造了一个富庶的天府之国。

不过,蜀地在昭襄王时期,多次发生叛乱,虽及时得以弹压,但也引起了秦国的重视。

蜀地相对偏远,为了弥补武装力量的不足,以地方豪族势力作补充,恐怕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史料显示,战国后期,蜀地诞生了数百上千的家族武装,巴清家族武装就是最强大的一支。

始皇帝集中兵力,兼并六国之时,依靠这些家族武装稳定一方的意图很明显。

所以,巴清受到破格尊崇,绝不单单是一个“贞”字能解释得了的事,它还含盖了始皇帝的经济和政治两大目的。

“既然清姨看了大概,那昊也就言明了,昊确实想跟清姨合作,不仅限于纺织机,**居,包括以后的各个方面!”

“哦?公子指的各个方面是?”

“清姨对昊的能力,或许有些了解,但应该不多”

说着,赵昊从怀中拿出一个盒子,起身放到巴清桌桉上,又继续道:

“昊也不说大话,整个大秦的工匠,包括墨家,公输家的技艺,都没有昊一个人掌握的多!”

巴清氏打开盒子,看着那面玻璃镜子,不由吃了一惊,但很快又露出迷人的笑容。

“倒是小瞧公子了。”

话音落下,忽听一声铃响,又转头朝巴宓道:“有人来了,你去接待一下。”

“是。”

巴宓应了一声,二话不说,直接转身离开了。

赵昊看着她的背影,眨了眨眼睛,道:“她真是你女儿?”

“公子说笑了,妇膝下无子无女。”

“那她为何叫你阿母?”

“宓是孤儿,从小跟着妇一起长大,将妇当作母亲,也不奇怪。”

“原来如此。”

赵昊恍然点头,心说吓我一跳。

这时,巴清氏又抬手示意:“公子请继续。”

“哦,好。”

赵昊反应了一下,旋即正色道:“清姨应该明白,技艺这种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显现不出来什么,一旦发展到某种程度,将会引起巨大的效果,而这种效果,甚至可以改变整个国家!”

“但是。”

说着,赵昊话锋一转,又接着道:“昊要落实这些技艺,我父皇可能不太重视,纵观整个大秦,唯清姨有这个实力。”

听到这里,巴清抬头直面赵昊,用手勾起一律鬓角青丝,似笑非笑的道:“如此说来,公子所图不小啊!”

赵昊端起茶,吹了吹,表情澹澹的道:“明人不说暗话,昊只想有一天,危难来临之际,能够自保而已。”

“呵,你与你父皇年轻时,倒是很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