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明朝的西部边疆之关西七卫(2/4)

“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也就是说,这些当地的贵族们名义上都是汉朝的地方官员,但各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国政,从法理上只有拥有了汉朝的印绶才算合法。

其实,这是当时现状所造成的,毕竟“西域”在秦汉之际原本有五十多个“国家”,后来经过“内卷”和外力干涉,在不到百年时间里就减少到了三十六个国家,都分布在“天山”南北,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

而且,“西域”远离中原内地,即便是通过一条狭窄的“河西走廊”连接着两端,但来回一趟也有几千里!

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汉朝,中原朝廷也很难将其纳入直接统治进行编户齐民,故为了节约“行政成本”,就干脆设置“西域都护府”来管理并协调西域各国了,也算是间接统治,毕竟只要将域外势力阻挡即可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西汉之后的各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甚至包括时间上最近的东汉王朝,其所控制的西域各国与中原王朝联系也时断时续,主要原因就是匈奴、贵霜等域外的强大势力从中作梗。因此,当中原王朝强大时,西域就在中原王朝统治之下;中原王朝如果实力衰退,那么就断绝了联系,自己玩自己的。

不过,中原王朝统治西部边疆的方式也是在变的。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唐朝国力强盛,很多原来的西域藩属小国都被纳入到了唐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于是,唐朝设置了六大“都护府”,其中的“安西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就包括汉朝“西域都护府”在内的地区,并在唐高宗年间用武力攻灭“西突厥”后,疆域延伸到西亚。

“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其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跨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后西至波斯东境(阿富汗、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最远到达波斯萨珊朝的“呼罗珊”。

在“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这时的“西域”已经没有了众多的小国家,但依然有很多游牧民族和少数“沙漠绿洲”农耕民族在这个区域生活。其实,唐朝实施的依然是间接统治,但已比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时候更进一步了,因为已没有小国的国王作为代理人了。

“安西都护府”也随着唐朝的衰落而落入到其他国家的手中,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发生在西元751年的“怛逻斯会战”。此次大规模交战,决定着古典中华帝国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对中亚乃至西亚主权的最终归属。

“怛罗斯”即后世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市。结果,在“唐番联军”与“大食联军”交战时,因“属国”葛逻禄临阵倒戈,使得唐军溃败,八万联军战死了五万多人,剩下两万多唐朝步兵做了阿拉伯“骆驼骑兵”的俘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