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2/3)

宋代的“步人甲”是最重的盔甲,重58宋斤,按照“半斤八两”来算,约为现在37公斤!而欧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全身板甲也才23千克(公斤)。这都跟明代四十五斤的重量差不多,基本也都在一个区间内。

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年间(西元1506年——西元1521年)出现了“罩甲”。这种“罩甲”穿脱起来要比有各种束甲绊、袍肚、罩袍的札甲要容易很多,和穿衣服差不多。于是,在明军中广受欢迎,并迅速广泛装备起来,甚至于普通百姓也开始模仿明罩甲的样式,做布制罩甲样式的衣服,作为当时的“流行时装”。

而手臂防护采用“环臂甲”的样式,让整条手臂都有了防护,没有以往手肘缺乏防护容易被攻击的情况,同样也取消了单独戴“披膊”,再用“束甲绊捆在大臂上,再穿““护臂”的繁琐流程。

最早的这种“罩甲”样式依然是甲片在外的结构,但后来就演化成了甲片在内的布面甲结构,造价要更便宜,而且布面在外,也有较好的保温隔热的效果,毕竟钢铁热传导性强,夏天在太阳底下晒时间长了铁甲非常烫手,冬天又冰冷的粘手,穿脱都很不方便。

明军的“披甲率”也可以算是各朝各代中最高的了,这一方面是明代科技进步导致的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代之后,人类大规模开发“火药武器”火器,便开始慢慢淘汰盔甲。

而明代万历年间的兵书《四镇三关志》中就详细记载了蓟镇的兵力和武备情况。蓟镇主兵七万三千五百六十二名人,盔甲六万八千三百九十八副,披甲率高达93%。万历时期也有三大著名战役,史称“万历三大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支援朝鲜对抗日本侵略的万历朝鲜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明军盔甲一度被日本惊叹为“防御精良”!其中,日本文献中哪怕是猛吹日本、贬低明朝的《天野源右卫门觉书》中也不得不承认明军盔甲精良,其中记载:“大明国甲胄之型外为红缎,内置精铁,每片二寸四方之型……其甲亦以精铁为素白者,其笼手亦精铁而矢镞不入。以刀击之亦无丝毫之伤。”

从这个记载中就很明显能看得出,这是明代带“环臂甲”的“布面罩甲”。而相比之下,日本盔甲其实和明朝相比就差很多了。虽然后世有人妄言日本国内严重缺铁,所以日本军队的盔甲都是“竹甲”,一砍就断。

然而,这不过是谣传而已,因为日本的文物保存还是较好的,至少其博物馆里就有大量的古代日本武士盔甲,基本都是铁的,并非竹片刷漆。但是,日本的铁甲看起来光鲜,其实防御力很差,因为非常薄。

同样,也是因为日本文物保存的很好,所以有大量的切实资料可以查得到。“倭军”普通的“足轻盔甲”一套一般只有4到5千克,还不到10斤重,但相比于普通明军士兵的盔甲,动辄四十五明斤,约为公斤了!

由此可见,普通明军士兵多穿盔甲厚度至少是“倭军”的两倍,关键部位甚至厚达三倍,这比起倭寇那些寒碜的铠甲,其防御能力如何不强?相比之下,日本“足轻”盔甲重量甚至还不足明军盔甲的零头重呢!

如果说只是日本普通士兵盔甲不行的话,那么,日本的那些将军、大名们的盔甲同样也有大量的实物存世,就算是仿照欧洲板甲所做的“南蛮胴”,也已经算是“倭军”防御力最强的盔甲了。

这种源自“红毛鬼”或“佛郎机”的“欧洲板甲”看起来很好看也很威武,似乎防御能力很强的样子,但只要去看看重量,就立马露馅了,因为榊原康政的二枚“胴南蛮胴具足”仿制欧式板甲,其全套仅仅重千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