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2/4)

这时,倭国见机行事,认为其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于是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就这样,倭国通过“空口说白话”,成功诱使清朝出兵半岛镇压起义。于是,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人,于6月6日后数日,分两批在半岛的牙山登陆,准备镇压起义。

同时,根据西元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了倭国。同年6月10日,半岛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还未经战斗,那起义就平息下去了。

同年的6月25日,原定计划的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使得这时驻半岛清军总数达到了2465人规模。

当时,倭国首相伊藤博文的内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在半岛向清朝乞援的同时,倭国通过其驻半岛公使馆探知清廷将要出半岛鲜的消息后,便他如同抓住了”命稻草”,全力着手挑起这场侵略战争。

西元1894年6月2日,伊藤内阁决议出兵半岛。到了6月5日,倭国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此次“侵略战争”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同年6月9日,倭国派先遣队400多人,在驻半岛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倭国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半岛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同时根据《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清朝,其后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进驻“汉城”(首尔)。

在倭国先遣队出发前,倭国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全州和议”达成以后,半岛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

大鸟虽口头上答应撤兵,甚至就要达成书面协议,但倭国政府一方面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另一方面则在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从而使共同撤兵协议一笔勾销。

此后,倭国开始不断增兵,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半岛的仁川登陆,到了6月28日“混成旅团”第二批部队登陆时,使侵朝倭军达到了8000余人,比驻朝清军总数还占了占绝对优势。

而清廷决策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未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最终给了倭人以“可乘之机”,于是毫不犹豫挑起了彼此武装冲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