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不聪明的人(2/2)

所以顾宪成今天跑过来,肯定不只是诉苦,还有别的想法。

顾宪成答道:“既然林泰来肆虐西城,那么讲学地点可以去东城,同时采用秘密邀请制度。

估计林泰来一时也想不到,我会去东城讲学,但适合讲学的地方不好找。

有朋友推荐了一处地方,是礼部下属的公产,所以请沈公出面拨用。”

沈尚书不满的对顾宪成问道:“你就这样怕他?上次在南京国子监孔庙辨经,你不也没输吗?”

他有理由怀疑,顾宪成这是想偷懒。

顾宪成:“.”

上次虽然没输,但也没赢啊!这还不够丢人?

沈尚书见劝不住顾宪成,就只能先答应在东城安排地方。

礼部虽然是个偏清水的衙门,但隶属于礼部管辖的官署特别多。

比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教坊司、四夷馆等等,都是归礼部管辖。

衙门多房产就多,反正足够顾宪成打游击了。

说定了后,这时又听到西城潘御史求见,说是抓住了林泰来的罪过。

本来沈尚书挺有兴趣的,把潘御史请了进来,但是问了几句后,所有的兴趣立刻消散了。

潘御史叫道:“大宗伯!请下令剥夺林泰来举子资格,并允许察院逮捕定罪!”

在潘御史心里,这就是献给沈尚书的投名状。

但沈尚书心里只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蠢人还是谁派来的卧底?赵用贤?许国?王锡爵?

勾结小贩缺斤短两,这是什么见鬼的罪名?不会是个坑吧?

好不容易与林泰来讲和了,却再用这种罪名去整人,申时行和林泰来怎么想?

所有人只会以为自己撕破了协议,进行事后报复。

再说这种罪名无足轻重,能有什么用啊,更别说林泰来打的还是太监和郑家的人。

“你先回去吧。”最后沈尚书不想再和潘御史接触了,就敷衍着说。

潘御史有点激动的说:“那林泰来.”

沈尚书不耐烦的回应道:“临近过年,又要会试,现在需要的是稳定!要注意讲政治,不要多生事端!”

潘御史愕然,沈尚书这样以清望正直著称的人,怎么连法律都不维护了?

林泰来明明犯了错,还打伤了十几人,也不打算过问追究了?

沈尚书不是刚被林泰来得罪过吗?不想着整治一下林泰来么?

沈尚书直接送客,起身离开了会客厅,感觉这个御史不聪明,没什么拉拢价值。

而潘御史则感觉自己信念破碎,恍恍惚惚的走出了礼部。

但是他却又看到,林泰来就在礼部外面站着。

“潘御史你似乎不顺利?”林泰来双手拢袖,笑嘻嘻的说,“要不要听我的指点?”

潘御史强迫自己尽可能清醒,冷哼一声,维持着尊严绕开了林泰来。

但是林泰来仗着体型,又拦住了潘御史:“别这样,万事好商量!难道你不想扬名立万么?”

林泰来今天的事情在官署里传开后,反正都觉得挺魔幻的。

今日傍晚申首辅回了家,又一次吩咐好大儿申用懋,前去林府问话。

当申用懋赶到林府的时候,林泰来正在与周应秋交谈。

现在周应秋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备考了,而是帮着林泰来安排与各省士子的一系列聚会,以收买人心,减少非议。

这不是一项轻松工作,两个月时间举办十几场宴席或者雅集,极其考验组织能力。

林大官人就喜欢能把琐碎事情都代劳的人,一边烤着火,一边听周应秋禀报说:

“因为贡院在东城,而且东城会馆、旅店数目多,所以赶考士子绝大多数都暂住在东城。

为了大多数人便利,聚会肯定要尽量安排在东城,但是偏偏林兄定居在西城。

如果只是偶尔一两次宴集还好,但未来可能每隔三四天就要参加一次宴集,所以住在西城太不方便了。

故而我先建议,林兄可否暂时搬到东城居住?这能节省不少赶路时间,又有助于与其他士子打成一片。”

林泰来叹道:“你说的的确有道理,为了考试和交际,确实应该住在东城。

但是朝廷官员大都住在西城,朝廷政治需要我,故而我也不好离开西城啊。”

周应秋劝道:“但朝廷主要官署大都在皇城东南,反而距离东城近。”

林泰来叹道:“我说的政治不是官署公堂里的政治,而是私邸里的政治。”

于是周应秋也不劝了,“林兄不嫌麻烦就行,年前的二十天里,计划先与浙江、江西、山东等省的士子聚会。”

林大官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这个安排,随即看到申用懋来访。

“我想法变了,还是暂时移居东城吧。”林泰来对周应秋说。

周应秋莫名其妙的问道:“为何转眼间就改改了主意?”

林大官人看着已经走过来的申用懋,对周应秋说:“我不想但凡发生点风吹草动,随时就有人跑过来问东问西,好像是被审查和监控一样。”

周应秋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

申用懋不满的说:“你怎么能这样想?这是家父对你的关爱。”

林泰来叹道:“令尊还是多多关爱别人去吧,如果我有需要,自然会上门恳求。”

申用懋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别说没用的了,家父就是想问问,就算要继续与郑家结仇,能不能有点格调?

勾结小贩缺斤短两然后惹事,也亏你做得出来,就算你在苏州刚出道时,也没这么低端过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