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章 武氏缘(2/3)

这才是他们这些学生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这次出来之前,苏达将自己求学的方向选为政治经济学,他要寻找出一条让华族长盛不衰的道路来。

但是他在伦敦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与华族的理念相背驰的,只有一些方法论可以在实践中用来分析问题。

这个时候他偶然间看到了报纸上有一个自由撰稿人,写的文章非常吸引人。

这个人写了不少介绍东方的报道。

其中还有对华族现有制度的分析。

苏达从一开始就被这些内容给吸引住了。

后来他调查了这位自由撰稿人。

其实也不用太过刻意去查,这个人其实还有些名气。

不过他写的一些书揭露了王室和资本家的本质,让这些人忌惮而已。

苏达让随从花重金在黑市中买到了那人的书,如饥似渴地研究起来。

相比于在学校学习到的那些虚伪的学问。

苏达觉得这位的书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最重要的是,苏达发现这位先生很多观点竟然跟元首不谋而合。

因此苏达经过筹划,找到了这位大胡子先生。

苏达已经将条件降到这么低了,大胡子也不好再拒绝。

他答应苏达可以在晚上到自己的家里来。

谁知道苏达第二天就将大胡子家对面的一栋房子给租下来了。

没办法,苏达少爷出来的时候,苏老爷不仅仅派了奴仆,还帮他在英国人的银行中存了一笔钱,让苏达随便取用。

当然了,苏达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的这些钱也是父亲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得来的。

他有时候写信回去,还会劝说父亲要对家中的工人好一些,提高他们的待遇。

不要因为自己贪图享受而去榨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是为了企业的扩大生产获取利益,那么这样的利益是正当的。

苏达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有主见。

他将自己在伦敦找了一位老师的事情告诉了师傅董良。

董良看到了苏达的信,还有苏打达随着信一起寄回来的书籍。

瞬间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心头。

那熟悉的内容在他的脑海中瞬间解锁。

他们那一辈的人都奉之为圭膏。只是后来的年轻人只会在必修课程中当作任务去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

他给苏达回了一封信,让他好好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代表真理。

但是实践和时间会检验真理的存在。

他同时建议苏达要注意调查研究。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到伦敦的贫民区去看看那里的英国工人生活状态。

后来苏达将这个建议说给了大胡子听。

董良的这些话,不禁让大胡子眼前一亮。

于是在伦敦的贫民窟中时常能够看到一个穿着华服的华人少年,还有一个穿着破旧呢子大衣的邋遢大胡子在四处转悠。

少年会用一点小小的恩惠到工人家中去坐坐,与他们聊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