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史禄:殿下太不要脸了(3/4)

其规模,其实力,都冠绝当世。

这并不是后人的臆测或是吹嘘,明人编写的《国榷》中有明确记载,“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也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可以说,当时的大明海军力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当时的皇帝但凡能有点野心,别那么骄傲,看不上那些不通教化的番邦友人,大明早就变成了日不落帝国,没有了那些黄毛鬼子什么事了。

因为兴趣的关系,前世赵郢还真仔细翻看过大明造船技术的相关说明。

原本这些资料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记得一些大概,但穿越之后,前世的记忆都变得清晰可见,那些早就被自己遗忘了的知识,也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比当初看书的时候都要清晰。

大明的船只,之所以那么先进,是因为在几项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第一,就是造船材料的创新,主材料采用松木,后来又引进了更加坚固,水密性能也更加优良的崖柏木等更加优良的材料。

九铜炉的使用,让锯材更加的劲直,不易翘曲,内外质量均匀,可以打造出更加优良的船只。

其次,便是造型上的突破,明朝造船工匠们发现,“后高前低,船以翘为妙”,不仅让船只的稳定性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还极大地增强了船只的抗波能力。

加上龙骨技术上的成熟,大明的船只在性能上已经变得极为成熟。

赵郢脑子里就装着好几个已经极为成熟的船只设计图。

他虽然早就想拿出来,只是没有好的时机。

其实,在他的计划中,现在都不是什么好的时机,如今大秦危机四伏,暗流涌动,无论是自己,还是大秦,其实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征服海外。

但始皇帝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心思是拦不住的,那就只好临时调整自己的计划了。

借助始皇帝的这次行动,提前打造出远超这个时代的船只。

出海——

现在唯一需要的担心的,就剩下一个了,那就是——钱!

“史少府,现在库里还有多少钱财……”

虽然赵郢这个问题有点违规,但史禄还是老老实实地交了一个老底。

“还有三百万钱——”

三百万钱,说起来是不少了,可问题的关键是看准备怎么用啊。

用来做别的还行,可用来发展海军,这点钱就真的不够用了。见赵郢有些诧异地看着自己,史禄不由苦笑着解释道。

“今年朝廷用钱的地方比较多,加上您上次出征匈奴和河西,其实花费了不少,后来河西那边又不断地要物资——真没剩下多少了——这得亏是您给了食盐提纯的技术,不然我这里都要揭不开锅了……”

赵郢:……

说了半天,竟然还是我自己的锅!

赵郢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咳咳,钱——好说,赚了就是花的嘛……”

史禄:……

关键是能赚啊!

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赵郢见史禄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由乐了。

“钱的事情好办,我教给你个办法,多了不敢说,但十天之内,再次筹集几百万钱应该不成问题……”

史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