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第二次投资(2/4)

只不过这让布鲁克男爵更疑惑了,因为他认识弗兰茨·卡尔大公的笔迹,而这张汇票上的签名显然不是他的,上面只有一个弗兰茨,字迹很工整看起来像是个孩子写的。

布鲁克男爵将手中的信和支票,一并递还给塔莉娅。

“塔莉娅小姐,我想您知道帝国的粮食价格已经连续六年下降,匈牙利地区甚至故意荒废土地,以防止粮食烂在地里。”

德意志关税同盟和铁路的建设,对匈牙利的影响非常大,因为铁路的出现导致运输成本的下降,在交通发达的地区,匈牙利的粮食甚至竞争不过普鲁士的粮食。

普鲁士之前预想的粮食滞销情况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因为运输成本的下降,普鲁士开辟了更多市场,一时间容克地主们的粮食供不应求。

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南德三国,巴伐利亚本身就是块烂地,虽然是农业国,但是自给率低下,常年靠进口粮活着,在铁路开通之后,巴伐利亚发现了新的商机,那就是将德意志地区的廉价粮高价卖给法国人。

此时的法国农业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低谷,城市工人起义不断,路易·菲利普不得不下令救济穷人。

梯也尔虽然对此不满,但是外部法国要在西班牙对抗卡洛斯派的反击,在北美要重新恢复新法兰西的荣光,国内就不能再出乱子,所以他也不得不接受用钱来买穷人的“安宁”。

基佐则是对这种怀柔政策大加赞赏,他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奥尔良王朝的经济状况要比波旁王朝好很多,这还要多亏了他基佐这位优秀的金融资本家。

虽然现在法国的农业不景气,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和平,法国的贸易增长迅速,再加上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财富,让法国的富人们过得很不错,他觉得只要将富人们的财富分出一点点给穷人,那么就能解决法国面临的危机。

实际上在救济法的最初阶段,法国政府尝试过给穷人发钱,但这个做法导致物价飞涨,最后不得不放弃,毕竟羊毛总要出在羊身上。

之后法国政府决定收税购买粮食,赈济穷人,为了不被本国粮食商人盘剥,也为了不让本国粮价过高,制造出更多吃不起面包的人。

基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从外国进口粮食,而南德便是他们的首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