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先加入的大多数是贵族、大商人、大工厂主,还有一部分社会名流,唯独没有工人、农民和手工艺人。

之后的正式议会人员一直在变动,不过也算是真正做到了往来无“白丁”。

“夏尔·罗日耶先生,我听您的口音并不像德意志人,倒是像一个法国人!”

一名议员站出来说道,这立刻引起一片议论之声。

“对!我们怎么能听一个法国人的!”

“听说法国人还要向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宣战呢!”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战士白白牺牲!”

“那让意大利人或者是匈牙利人去!”

“去哪?奥地利还在和他们作战呢!”

“那就让普鲁士人去!”

“先生们,请安静。”夏尔·罗日耶并不怯场,他十分淡然地走到议长席。

“尊敬的议长先生,我没有记错,您是犹太人吧。而且还是犹太复国者联盟的元老和赞助人。”

然后夏尔·罗日耶转头又看向副议长加布里尔·里塞尔。

“我没说错吧?”

实际上此时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议长爱德华·西姆松和副议长加布里尔·里塞尔都是犹太人。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毕竟犹太人这个身份可是一个相当大的黑点,尤其是正副议长同为犹太人,还是在德意志帝国之中.

实际上弗兰茨知道这一点,他一看名单和调查结果就知道这是一个突破口。

犹太人在德意志人的议会中担任要职也就算了,他们还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重组387名议员中,有超过两百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

毫无疑问,那份限制皇权的宪法也少不了这群人在背后捣鬼。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之后,弗兰茨终于发现,不管有什么错误都能和犹太人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本来犹太人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过历史就是由无数个巧合拼凑而成的。

本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分为两派,激进派以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为首,他们主张废除君主制,温和派以海因里希·冯·加格恩为首,他们准备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双方的分歧随着革命的发展不断扩大,最终上演了一出全武行。双方约定在黑森林中决斗,用武力说服对方。

双方各自纠集了数千人,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人马大多数是商人、工匠、熟练工、学生和工人,他们装备用当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镰刀比火枪多”。

而海因里希·冯·加格恩则是贵族出身,早年还参过军,他的支持者中有大量的贵族军人,从战马到火炮一切应有尽有。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然而作为贵族的海因里希·冯·加格恩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非要发挥一下贵族精神带头冲锋。

受到这位英勇的领袖的感召,他最重要的几位支持者也决定跟着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可不是什么贵族,他的手下更和贵族搭不上边,他们最先打的就是这帮贵族.

于是乎温和派取得了胜利,但是领导层几乎全军覆没。激进派此役也元气大伤,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为了躲避温和派的报复甚至逃到了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