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正面战争完全是一面倒的局势,双方的军事科技水平相差太大,兵员素质同样相差甚远。

城外的匈牙利军在缺乏补给和胜利鼓舞的情况下坚持了大半年,军心、士气这种东西也早就不存在了。

零星的抵抗很快就被压制,匈牙利人的阵线全面崩溃,根据前方观察他们直接略过了第二道防线,奔向了第三道防线。

奥地利军中很多人都全程参与了这一系列的战争,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传统的步兵队列战术已经完全过时。

1848年奥地利帝国参与的几乎所有战斗都是在散兵对决中就分出了胜负,而奥地利军队最主要的伤亡则是来自于线列步兵。

在奥地利帝国取得的一场场碾压式胜利时,线列步兵的交换比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部分战例中则会出现负值。

巨大的目标让他们很容易成为敌军的靶子,即便对手没有奥地利军这样的火力也总是能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以奥地利人自己的经验来看,以奥地利军的火力密度就连号称欧洲陆军魁首的法国人都扛不住。

未来火箭、火炮的威力只会进一步加强,但步兵的防御却很难提升。

事实上奥地利帝国早就开始了步兵装甲的研究,但是其防护力十分有限,同时在大规模战场上并不具备实用性,同理防弹盾牌车也是如此。

所以在正面战场上远程火力的地位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提升,步兵作为战场上最主要的消耗品在结成队列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过散兵也有其弱点,那就是火力密度不足,很难形成有效火力压制,这在防御和追击中都是巨大的劣势。

相对线列步兵,使用散兵的成本更高,尤其是弗兰茨搞出了军事保险制度,这虽然解决了散兵的士气问题,但是每有一名散兵阵亡就意味着一笔巨大的抚恤金。

这样昂贵的代价让将军们都不敢轻易地使用人海战术,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士兵的阵亡率。

而且传统上奥地利人更喜欢防御战术,他们巴不得能把棱堡、要塞建在对方脸上,这会进一步降低奥地利军队的伤亡。

所以未来步兵战术是一定要革新的,弗兰茨给出的建议是三三制战术队形,不过很快就被奥地利军方给否了。

这倒不是三三制战术不够优秀,只是不符合这个时代,无论是枪械的火力,还是训练水平都不足以支撑其打出有效的火力压制。

不过为了应对火炮和火箭的威胁,奥地利的步兵战术必须革新,否则同样的灾难早晚会降临到奥地利军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