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超越君臣之谊(2/2)

李荣笑道:「是的。」

可能是意识到抢了张周的风头,李荣赶紧又堆笑望着张周道:「想来蔡国公已对这批火铳有了安排。」

朱祐樘道:「这才没多久,就积攒了这么多的火器,朕也不记得朝廷为此调拨过多少帑币,是吧?」

李荣道:「回陛下,的确没调拨过,都是蔡国公从各处筹措而来的。」

「秉宽啊。」朱祐樘一副感动的模样,眼巴巴望着张周道,「朕都不知该如何说这件事,大明有你,真是朕之幸也。你一个人撑起了朝廷啊。」

「陛下言重了,臣只是尽自己所能,到今年之后,各地的煤、铁等物出产甚多,再加上扩大了产能,也就是制造的效率,今年造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这还只是才到五月。」

「是啊,造得真多。如果这么多火炮齐发的话……哈哈。」

「陛下,在制造炮弹方面,现在也在赶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些材料。」

「那还是要继续发掘才是。秉宽你可有算出来,哪里有制造炮弹的矿产?」

朱祐樘一听炮弹少,那哪行?

光有火炮,一排一排的,到时候没炮弹,也是扯淡,所以朱祐樘马上很上心去跟张周商议造炮弹的事。

张周道:「已经在加紧开采了。」

朱祐樘一拍脑门道:「看朕,既然有你,朕还担心这些作何?你必定是能做好的。真好啊。呵呵呵……」

到后面,朱祐樘甚至都有点语无伦次了。

皇帝亲临,除了要检查火炮的制造和储备之外,还会赐见军械厂和京营的部分管事官员和将领,算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在张周看来,朱祐樘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

谁说朱祐樘做事就是兴之所至?

此时正是在查朱晖和旧勋派的时候,军中士气低落,京营里也有人有自危的情绪,毕竟朱晖在京营多年,旧部众多,这群人也生怕被皇帝追责,而这次皇帝来,主要目的就是安抚人心。

所以除了必要的赐见之外,皇帝对臣子的态度也很重要,朱祐樘也直接在会见官将的时候表明了对京营官将的信任。

同时还给了赏赐,对部分兢兢业业的人,即便没什么实战功劳的,也酌情给予升迁奖励。

这对于近乎固化的大明军队来说,也算是一剂强心剂,毕竟一般将士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莫说一代人,就算是几代人也没法改变自己的军职。

而现在皇帝就给了他们跟着张周大干特干的机会,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

「陛下,京营上下无不感念您的恩德,他们退下之后,还在问奴婢,看要不要一起写一份上表来谢恩。」李荣把赐见的部分将领官员送出去之后,回来对朱祐樘道。

朱祐樘摇头道:「那些虚的就没必要了,让他们好好做事,比什么都重要。」

李荣笑着应承:「是。」

「秉宽。」朱祐樘三句话不到,又把目光转向张周,「最近怎没见知节?先前你还说,他为了家族的事,想再获得个沙场建功的机会,没让他去辽东,他现在在做何?」

张周道:「这几天安边侯随卸任的内三关巡抚陆完,到西山去巡查,一来是为采煤冶炼的事,二来则是准备在西山周边建一些城墙,以免将来外夷入侵,让他们有攫取西山资源的机会。」

「嗯。也是有必要啊。看来知节也能做好这些日常公务之事,挺好。」

朱祐樘言语之间,是把朱凤当成弟弟,或者是晚辈看待的。

眼见朱凤有所进步,都开始为大明日常的政务

、军务在奔走,当兄长的就显得很欣慰。

「对了秉宽,最近新建伯也从大同上奏,说是猫儿庄的修筑城塞已经步入尾声,同时在威宁海等处的巡防也更加频繁,朕在想,下一场战事,该从哪里打?」

朱祐樘随即便又好像是催促一般,给张周「施压」。

张周道:「各处都在筹备军需,可能还要一段时间。」

朱祐樘笑道:「你莫要认为朕是在给你压力,其实朕是这么想的,鞑靼小王子此番新败,在草原的声望必定是一落千丈,而草原上群狼四起,若是能趁机再给他们加一把火,必定会让其陷入到内乱。所以朕最近对于草原各处给朝廷的上奏,也很关切。」

说着,还看了李荣一眼,意思是朕知道的不太详细,你来说。

李荣补充道:「是这样,在宁夏之战尚未结束时,火筛就已经给朝廷上奏,请旨协同出兵与大明军队并肩而战。但上奏经过近一个月才传到京师,耽误了时候,却也能看出火筛是有心的。除此之外,还有土默特等部族首领也相继上奏,请跟大明通商,并约定了最近上贡事宜。」

张周道:「陛下是想借助这些小部族的力量,将草原的形势搅乱?」

「嗯。」朱祐樘道,「本来朕还有意,要把这些小部族,先给吞掉,但现在看起来,以夷制夷倒是不错的选择。」

「但陛下,这些外夷应该不会不清楚,大明的目的其实是彻底荡平草原,而他们也将会覆灭或者被征服,这群人狼子野心,未必可信。尤其是靠他们去跟鞑靼小王子对抗,多半都会敷衍于朝廷,也有可能是草原人想麻痹大明所行的一些手段。」

张周可不想去跟草原小部族联合。

没必要的事。

大明的武力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巅峰,如果现在靠这群小部族去对抗巴图蒙克,就给了这些小部族发展的机会,毕竟大明要收拢他们是要给好处的,就算不给火器,至少通商等也会开放。

这群小部族就是借着一个局势,跟大明讨价还价,说是会跟巴图蒙克对抗,但其实以他们的能力,怎有能耐挑战巴图蒙克的军事威风?

等将来大明真到了要踏平草原时,这群小部族十有八九还是会投靠巴图蒙克的阵营。

朱祐樘道:「秉宽是说,没必要……养虎为患?」

「是。」张周点头。

旁边的李荣道:「可是如今这状况,边军短时间内不再出兵,为何不去挑唆草原内乱呢?蔡国公,不是在质疑您,只是,这似乎并不符合兵法之道。」

大明无论是掌权者还是下面的将领,似乎更迷信于所谓的兵法,尤其是各位古代战神大能留下的兵法。

所谓的兵法,走得基本都是「诡道」的路线,即利用人心等,把对己方的优势扩大到最大。

但张周的思路,兵法什么的完全不重要,或者说只是个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己身要更强,是靠时代武器的碾压,来完成对草原的征服,否则利用兵法诡道之类的取胜,只怕草原上的势力仍旧会不服,仍旧会死灰复燃。

朱祐樘道:「那秉宽,在如此鞑靼小王子势弱的时候,我们真不做点什么?这次宁夏之战,看起来是取胜了,但鞑靼也算是基本全身而退了,朕还是很担忧啊。」

张周道:「陛下,以臣之所见,不妨就以大同等处边镇,各自出兵向外,以巡防为名,实行搜掠之事,把鞑靼人的部族往北驱赶,尽可能将靠近大明边疆的肥沃草场给占据,以削弱草原的实力。」

「这样啊。挺好。」

朱祐樘大概要的就是彰显军威,为将来平草原继续做铺垫。

真就是一天不打仗,当皇帝的浑身都难受。

以前是被迫打,现在更是要主动出击。

张周道:「陛下,此战不宜扩大,应该适可而止,但也要有人来统筹和调度。」

「就让秦纮吧。」朱祐樘道,「他多番跟朕请辞,朕想在他退下去之前,再好好用他一次,也莫让人觉得朕不够信任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