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一年不如一年(1/5)

吏部尚书空缺,对大明朝政的影响并不大,吏部运转正常。

皇帝不上朝,却是让吏部自行进行部议,看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上来,这等于是给了传统文臣一次机会,当消息传到刘健耳中时,他对此似乎却别有看法。

“陛下是在试探。”李东阳看到刘健那谨慎的神色,便猜出刘健心中所想,直言不讳道。

刘健道:“如今六部尚书出缺,我们所想到的,陛下一定是想安排他所称心之人顶上去,可就未曾想过,为何我们所推举的人,一定不得陛下的心意呢?”

李东阳问道:“言外之意,我们要推选既能令我们趁心的,又让陛下满意的?有这种人?”

刘健摇摇头。

很显然,如今这朝局,想让两边都满意的人,那是不存在的。

“光景便是如此。”李东阳也颇为无奈道,“这换了几年前,谁能想到呢?到现在,陛下都还未决定南宫会试的主考人选,却在此时,让吏部尚书出缺,看来今年的光景怕是不如去年。”

刘健道:“未来或会更差,至少到现在,朝中有些人想培植势力,还是有所顾虑的。”

相比于过去几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至少现在我们还有机会改变。

李东阳听出了这层意味。

刘健问道:“若是由你去推选,应当由何人?”

李东阳没有正面回答,反倒是很认真道:“吏部的事,我们所能决定的太少。倒是听闻,陛下想在户部上做一些变更,你可还记得马负图走之前,极力举荐之人?”

“谁?”刘健皱眉。

李东阳道:“宣府巡抚,刘大夏。”

刘健登时沉默下来。

李东阳道:“以目前的境况,陛下若要执意栽培年轻人,或直接让王伯安升户部尚书,但以他的资历显然还不足,但以王德华为户部尚书却似乎已大有可能。若实在没什么人选能往上推,就以户部尚书佀钟为下一任吏部尚书的人选,你看如何?”

刘健想了想,微微点头,似乎也同意这种“变通之法”。

李东阳继续道:“户部现在看起来,陛下是执意要以能相助张秉宽之人来充任,王德华是最好人选,但也不排除陛下会用到陆全卿,此人野心极大,几次与我们针锋相对,且此时王德华仍在西北供职,若是陛下将来以其回朝廷为兵部尚书……”

刘健打断李东阳的话,问道:“他升了兵部尚书,你的意思,是张秉宽入阁?”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李东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