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危险与机遇并存(2/2)

神英目光也打量着的地图,道:“可能在大同吧。”

王琼摇头道:“大同如今也不在前线,上面还有猫儿庄,再往北还有威宁海,鞑靼人现在甚至都不敢在威宁海周边活动,大同又怎会是第一线?至于宣府……唉!越来越看不懂了。”

神英问道:“会不会是宁夏?再或是花马池?陛下毕竟派了兵马在花马池驻守。”

王琼道:“鞑靼已两次入寇花马池,倒是有此可能,但鞑靼难道不知我大明在花马池囤积重兵吗?他来犯的意义又何在?两次都没讨得便宜,他会再来第三次?”

“是。”神英道,“鞑靼人现在应该已无来犯的勇气,犯何处,都是自讨苦吃。”

“嗯。”王琼点点头,伸手示意神英可以先走了。

随后他又盯着地图,似乎想从中找出点什么关键信息来。

……

……

刘瑾从延绥出发,又是马不停蹄往花马池方向挺进,一路上又是风餐露宿,才两天下来,已经是苦不堪言。

“再坚持坚持,就到了。”刘瑾这天中午趁着放饭的时候,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着远处。

郑遂走过来,一脸黄土道:“公公,您娇贵,这西北之地风沙太大,要不您先进帐篷休息休息?等风小一些再走,大不了入夜之后,再赶一段路。”

刘瑾道:“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连个放牧的都看不到,我们就驻守在野外,那不是立于危墙之下?”

郑遂感慨道:“公公您可真是有大才能,以小人所见那么多自诩懂兵之人,从没一人有您这样的魄力。”

“就咱家?还魄力?”刘瑾皱眉。

这马屁他不想接。

郑遂道:“光说以小人等行伍出身的,如此日夜兼程,都累得不行,而公公您却可以……有您在,大明的边疆才能安稳。小人愿意跟随您左右,为大明建功立业。”

刘瑾一听,这话好像也有点道理。

自己别的不行,但在怕死这件事上,还是比较强的。

如此急着赶路,一来是把耽误行程,被皇帝一道旨意给弄死,二来是怕路上走得太慢,被鞑靼人或是大批的山贼给遇上,到时死得更惨。

但心里隐约,自己还是有些责任心的,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没有军功在身。

“走了!”

刘瑾缓慢从石头上往下走。

还没等他从石头上下来,突然有人指着远处道:“公公,有沙尘!好像是……骑兵。”

“鞑子吗?”

刘瑾神色瞬间变了。

不再那么气定神闲。

“操兵戈,准备!”郑遂这会也有些慌张,赶紧招呼人手。

随后一行人在石头上仔细辨别,而刘瑾也拿出祖传的望远镜好好打量一番,才松口气道:“好像只是传驿的快马。先把人拦下,问问是怎么回事。”

……

……

刘瑾在虚惊一场之后,更觉得要赶紧往花马池走。

随后斥候也被拉到了刘瑾身边来。

“怎回事?”刘瑾问道。

“乃是军务大事,岂是一般人可问的?你们这是想造反吗?”送战报的人还有些傲慢。

郑遂道:“知道这位是谁吗?刘公公,乃是钦命所委派的镇守中官,一地之首长。”

对方道:“原来是刘公公,可有凭证?”

刘瑾随即将自己的大印拿出来。

对方这才相信,赶紧道:“是小人无礼了。乃是花马池周边有鞑靼人活动,宋将军等人怕鞑靼人再大举来犯,所以派快马去往延绥求援。”

刘瑾皱眉道:“花马池有鞑子活动,不应该跟宁夏讨要兵马吗?怎么去跟延绥求援?”

“好像是……因为……延绥那边级别更高。”郑遂试着分析。

刘瑾道:“大同的精兵呢?到没到?”

“没到。”对方道。

刘瑾一听心凉了半截,道:“咱家还以为走慢了,难道是走快了?精锐没到,有快马出来迎没?有鞑子活动,咱家进城都不太容易!还有人不?给咱家传信,让城里派出兵马来迎接。”

“公公,这事只怕是……”

显然这不是一个传令的校尉有资格决定的事情。

刘瑾一脸苦逼。

旁边的郑遂道:“公公您莫要着急,鞑子只是有活动的迹象,想花马池内我大明驻军过万,鞑靼人怎可能有机会呢?只要我们顺着关内走,一路小心的话,应该不必太过担心。”

“对,对。”刘瑾听了,好像是稍微放心下来。

可当刘瑾再环顾四周时,又觉得好像这点人根本连个应变的能力都没有。

小厮道:“爷,要不咱先撤回延绥?”

刘瑾一听急了,怒道:“咱家刚从那边出来,让咱家闻风而逃?那就是咱家找死了!现在是不去也得去!总兵没到,巡抚都御史也没安排,咱家再不去,那岂不是连个主心骨都没有?”

此话一出,连郑遂等人都觉得,刘瑾的形象有些高大上。、

你刘瑾能耐啊,居然能说出这种有担当的话?

刘瑾道:“赶紧传令下去,这两天也别歇息,除了必要的吃喝拉撒,睡觉都免了,赶紧先进到花马池的驻地内!再派人去跟王琼说,要是他这次再不发兵,可别说……咱家参劾他一本!”

郑遂提醒道:“这……好像不管用。”

“管不管用,咱家也就这么说了!你不是传信的吗?把咱家的信也带过去!”刘瑾道。

传令校尉道:“公公,您不能乱了规矩,这是军务之事,可不能传私信。”

刘瑾冷笑道:“咱家乃是一地防务之长官,传信乃是为一地之安稳,谁说是私信?咱家还是会用印的,你传递便是!”

“是!”

传令校尉也很无奈。

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大概是出门没看黄历,居然碰上了这么个要命的主儿。

……

……

刘瑾这下是打定心思,进到大明的城池堡垒之后再休整,也是怕死怕到了极限。

但他也觉得,这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咱家西北辽东跑了那么多次,还是第一次有机会碰上鞑子,第一次有机会建功立业,可是要把握好机会啊。”刘瑾心情有些激动。

小厮道:“爷,鞑子好杀不?”

刘瑾皱眉道:“你以为是牛羊猪狗?随便就能杀的?”

小厮疑惑道:“既然不容易杀,那是不是不遇到才是最好的?遇上了,就容易倒霉呢?”

刘瑾道:“有的当兵的,巴望一辈子都遇不上鞑子,可咱家是太子的人,太子憧憬战场上的人情事,若是咱家能建功立业回去,以后在太子面前就能抬起头。别人是怕死,不想打仗,但咱家就算怕,有时候也不得不往前冲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