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122、上梁(2/2)

午时前,苏瑞尚和刘希都回来了。原来,殿州风俗,上梁的头一日正午时刻,主人要敬香焚符,沐浴斋戒。晚饭后还要进行“暖梁”活动。

所以,苏瑞尚、苏澜、苏源都要沐浴斋戒,春红和社日作为义女、义子也是如此。

本来,知府一家是为了照顾几个孩子才客居于此,不必沐浴斋戒。可是将军说,姐姐和姐夫是一家人,所以,知府一家也是沐浴斋戒。

之后大家都换上新衣新裙。除春红和社日以外,大家的衣服都是红红绿绿,特别喜庆。林氏让苏澜穿了一件玫红色的小袄,上面绣了白色的玉兰花;下身是鹅黄色的妆花缎留仙裙。梳着双螺髻,绑着粉色珠花链,还是林氏在汉马家的珍珠篮子里挑了同色的,让刘珍和春红赶工做的。

童野看到苏澜如此打扮,衬得肤白貌美,眼如水凝,体态婀娜,格外俏丽,不由睁大了眼睛。苏澜走过去巧笑道:“怎么,亮瞎了你的钛合金狗眼花缭乱世英雄赳赳气昂昂,昂昂昂!”

童野就痴在那里。

因为斋戒,午饭很简单,吃的是青菜面条。当然,其他的客人仍然是摆了席面。还是凤恒派了两个厨子过来帮衬两天。

饭后,苏瑞尚悄悄地对苏澜道:“澜儿的话提醒了我。其实,爹爹手下有两个斥候,都是跟着爹爹出生入死的,最是值得信任!之前干的就是打探、收集情报的事情,因而两人都识字算账。一个叫费亮,是漠北人,家里父母妻儿都被北狄杀害了。如今三十多了,退伍他也不想回去,就想待在殿州;还有一个是咱们南阳老家宗族子弟,算起来他要管我叫叔,你管他叫哥就是啦。他叫苏屯,今年三十出头,当年因为逃婚才去的军营。因为逃婚和家里闹翻了,这回退伍,也不想回家。你看,这两人……”

苏澜喜得抓耳挠腮,这俩人不就是间翘成员吗?道:“太好了。石寨港就缺这样的人。如今他们在哪里?”

苏瑞尚喜道:“我知道澜儿一定会用的。派去哪里,怎么用,你定就是。”说罢,向无息使了一个眼色。无息就出去了。

不一会儿,无息回来,带回两个男人。那费亮身形高大威武,一脸络腮胡子。苏屯则个子矮小,身形瘦削。但是两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眼冒精光,内敛沉稳。两人进来就要给苏澜磕头,苏澜赶紧双手拉起他们。

苏澜知道,这两人在探听情报方面肯定自有一套,关键是要学会密码,首先必得学会阿拉伯数字。于是想了想,道:“你们的本事肯定不用我说。但是,我想让你们再增加一个本领,学会阿拉伯数字!”

费亮和苏屯拱手道:“但凭小姐驱使。”

苏澜道:“你们还干着以前的事情,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学会了密码,我将来会把你们派到石寨港去。”

两人道:“是。”

苏澜想了想,道:“我比较忙。我给你们找三个小先生。”

说罢,苏澜就叫来苏源、刘嘉和社日,道:“这两位大叔听说你们会阿拉伯数字,想跟你们学习。三天之内,不仅认识、会写,还会加减算术。你们如果能够完成任务,我会再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礼物,比万花筒还好!如何?”

天啊!万花筒就是顶好的了,比万花筒还好的礼物,那该有多棒!三个小家伙一声欢呼,就把费亮和苏屯领走当小学生去了。

苏瑞尚看着,满意地笑道:“澜儿把他们教得很好,都能当小先生了。”

“女儿这几日太忙,倒是疏忽了一些他们的学业。待房子建好,父亲请一个坐馆先生,我也给他们教一些算学的知识。”

“那就太好了。”苏瑞尚又道,“另外,还有一百二十多人,大约有一半的人有残疾,主要是腿脚不便,最严重的是单腿、单臂、独眼的。没关系吧?”

苏澜道:“没事儿。再不济,留在咱们家做点小事就是啦。”

苏瑞尚点头道:“这次,我的亲卫里面,有一个叫关起的,五十来岁了,也是漠北人,在我的劝说下,同意到你哪里去。他这人不愿当官,就只想做我的卫兵,不然早就升职了。他年纪大,有些威信,可以当这批人的头。”

“谢谢爹爹!”苏澜仿佛见到了前世父亲,也是这样处处为她着想。“可是爹爹,你都把人给我用了,你缺人怎么办?”

苏瑞尚道:“爹爹还有很多人,这你就放心好了!这次爹爹安排了好些伤残士兵,大家都很感谢呢。要知道,朝廷那几两抚恤银子给伤残士兵,能顶什么用?都说还是我给安排得好!”

苏澜道:“我保证,只要跟着我好好干,我保证他们在殿州有房有地,成家立业,没媳妇的都娶上媳妇!”

晚饭后,在未建成的新房正堂,摆上了两条长凳子,祈福和云山亲自带着人,把“中梁”架在万字糕上,然后中梁两侧分别系上红绿布条,红布在大边,绿布在小边,再在中梁的正中间栓一朵红绸做成的大红花。还在梁的下方中央部位画了一面八卦以避邪制煞、镇宅平安。

然后是点燃炮竹。再由主人苏瑞尚在中梁下方点燃橘树枝,意味“吉”。这就是“暖梁”。烟雾缭绕中,祈福边敬酒,边唱起了《暖梁歌》:

“炮竹一放笑嘻嘻,文站东来武站西;文武百官二面站,子孙后代穿朝衣。五月十三发大水,柏木飘荡到故乡;鲁班师傅打马过,闻见路边杉木香。鲁班师傅下马看,四条金龙九丈长;头条金龙做宝柱,二条能做紫金梁;三条四条生的好,能做桁条和基椽。凿子凿子孙兴旺,斧子斩块块成双;刨子抱子孙满堂,木斗弯尺赛鸳鸯。两头一挖鸳鸯榫,梁中又插金鸡花;鸳鸯榫来金鸡花,东家敬酒我献梁。一杯酒来敬梁头,文拜相来武封侯;二杯酒来敬梁腰,脱掉蓝衫换紫袍;三杯酒来敬梁尾,东家做官清如水。买田置地创家业,子子孙孙多富贵;三杯酒来都敬过,东家匠人多福寿。多富贵来多福寿,只待明朝龙抬头。”

罕岩思那边也是这样一番“暖梁”。

苏澜目睹这这些过程,一边思绪翻转。她发现自己仅仅靠蚵壳屋自己的卧房进出空间有很多掣肘。如果能在石寨港有一套房子,那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是上梁的正日。一大早,人欢马叫,所有朋友都来了。

除了童野和宋望,军营这边是:孔峰;葛汉和苏怡夫妻;韩志;丁彊和朱氏夫妻并儿女丁苍平、丁苍正、丁蕊蕊;苏辉;苏城;别军医,还有李旺、卫岚、刘善平、寇林、唐蒙、曲英等人。

府衙这边是,林谦等大小官员,还有春明和堆福县令方宁、熊瑃和县丞邱峰、邱夫人,竟然还有他们的嫡女邱梅!

朋友里面就有:阿水娘、顾琅母子;凤恒、凤梧、凤鸣父子;叶恭、伍氏、叶楼、叶庄一家;卞旻、易氏、卞雍、卞琪一家;谢宽山长、山长夫人和谢筠。令人惊诧的是,金氏、谢芳母女也来了。

上、下李厝的村民基本上都来了。如李福、李禄、李冲夫妻和珠儿、卫秋明、刘二爹、寇风、唐港、李凤林父子、老石头和小石头祖孙俩、柯勇、柯猛兄弟、齐正、李武、老奎头等人。只郝四叔和郝四婶还在灶上忙碌,让儿子和女儿郝志、郝好来了。

就连送肉菜的几家摊贩都来了。

苏澜这才知道,在古代,上梁的意义真是非同小可。

所谓上梁,是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而这里所谓的“中梁”除了建筑结构实用上的重要位置外,同时更有其无形的宗教层面的意义。因此,在上梁典礼中,借着梁的作用,来连接房屋建构本身、天地、神灵、宗教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有书云:“上梁有如人之加冠。“;“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上梁礼仪实际上是一种求吉礼仪,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

上梁之前必祭神。一个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祭品有“全猪”,即用猪头一只,猪尾一根,象征全猪,殿州俗称“利市”。还有鱼、鹅、豆腐、蛋、盐与酱油七色,又有苹果、香蕉、桂圆等南北果品十二盆,和全鱼、全鸡、全鸭、肘子、鸡蛋等各色菜肴廿四碗。

苏瑞尚亲自贴了“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的对联。对联用的是黄纸。梁的两端挂红绸,红绸下垂着一枚铜钱,取“平安和顺”之意。

接下来,苏瑞尚作为主人,进行上梁前的祭祀。首先在房梁和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写的对联,上联是“青龙扶玉柱”,下联是“白虎架金梁。”横批为“上梁大吉”。然后在正门前设立香案,摆上果品,苏瑞尚毕恭毕敬地燃香,之后燃放鞭炮。

这时才开始正式上梁。主持仪式的是祈福。他和上梁的木工们昨晚也郑重地沐浴了。此刻先是“拜梁”请神,祈请五方宅神、鲁班先师和梁神等。

请神之后,祈福用朱笔点了梁的两端,谓之“点梁眼”。点梁之后,由两位生肖属龙与虎的人,按左青龙、右白虎的方向将梁升起,象征性地举一下,而后交由大木师傅与助手执行上梁。

这时又是鞭炮齐鸣,只见卞旻上前,诵唱上梁贺词,以祈求根基牢固,诵祝房舍平安长久:“良时吉日宅兴旺,万贯财宝进家堂。良时上梁人丁旺,儿孙富贵大吉昌。左有青龙送财宝,右有白虎进田庄。禄到厝前人富贵,马到厝后旺儿孙。一进人丁千万口,二进寿命好延长,三进主家发大财,四进主家乡福禄,五进主家万年兴。进乎!进乎!大进大富大贵。”

亲朋好友也纷纷上前,一边敬酒,一边祝祷。

此前,木匠已经提前做好两个木质大“法瑯锤”,涂成红色,它长一尺二寸,宽六寸、厚三寸,呈八边型,中间安一木柄,木柄末端打一小眼,用红头绳穿眼而过,便于吊挂。还有几十个小“法瑯锤”,边长为一寸二分的正八边形,中间打一眼插进一根筷子作把子,也染成红色。中梁的两头各栓一根长绳,以便上梁时木匠、瓦匠拿着绳子把梁柱上提。

另外还提前准备了篮子,里面放满了糖块、糕点、水果,馒头、包子等物,还有铜钱、银锞子等。

鞭炮声中,只见上梁的人们用绳子绑住房梁的两端,木匠在东,瓦匠在西,各提绳子登梯而上。一些人站在墙上拉,一些人站在地面往上送。

就听上梁师傅开始高唱“上梁歌”:

“脚蹬楼梯步步高,手提花篮采仙桃;仙桃采在花篮中,脱掉蓝衫换紫袍。”

大家齐声高喊“上啊,大吉大利!”

木匠喝彩:“伏以呀!”

主人苏瑞尚应彩道:“好啊!”

木匠再喝彩:“手提金鸡凤凰叫!”

苏瑞尚再应彩道:“好啊!”

木匠又喝彩:“祭梁金鸡吉星到!”

苏瑞尚又应彩道:“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