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202、从一万到一千再到一百(2/2)

苏澜非常心疼父亲。但此时此地,也只能叹息一声。

苏澜也给六殿下写了几封信,一是杜平到了,不日就会返京;二是正在着手买海滩。三是顾琅等人回来时带京城走俏商品回殿州买卖;四是将李氏夫人母女制作的头花放在店铺卖。

苏澜想,这母女三人的头花估计没有什么好材料,样式恐怕也难登大雅之堂。于是随手画了几个式样,又写道:“可给予她们店中绸纱、珍珠、水晶等原材料,如此头花漂亮些。再适当赠些小额银票帮助她们度日。”

她想,晒盐场在堆福,自己如果封为“堆福县君”比较好。于是写了自己的想法。

她还毫不羞惭地道:“所书《仁王经》三部,可献皇上、太后各一部,另一部郡主留存。可珍藏!另准备抄写《法华经》和《金光明经》。此乃为国祈福三大经书!”

苏澜又将六殿下的鸽信带回将军府。

刘希、刘奇和杜平、申玉等还没有回来。刘珍、春红和几个小家伙正陪着郡主聊天。几日后就要分离,他们此刻恨不得多多亲香亲香。

苏澜将姨母和苏怡请到书房,悄悄塞给她们几封鸽信。二人看了,都高兴得了不得,还互相祝贺。

苏澜道:“这些事暂且不要声张,以圣旨为准!”她想了想,又道,“不过罕岩思家,姨母和苏怡姑姑是媒人,必得去告知一声。父亲赶不回来,罕岩胆和叶庄的婚事,我看待童野世子到殿州了,就办了比较好。”

林氏和苏怡正准备出门,苏澜又喊住了她们。犹豫了好半天,苏澜才笑眯眯地道:“姑姑,若是请你再做一回媒人,你可愿意?”

苏怡还没有说话,林氏高兴地道:“今日都是喜事!要做媒人,也别忘了我!”

苏澜听了,禁不住咯咯笑了起来,道:“姨母,这个媒人,姑姑能做,你却不能做!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赶着抄写《仁王经》?那是我要感谢郡主!因为……”

林氏和苏怡都嗔道:“快说,这孩子还卖起关子了!”

苏澜在苏怡耳朵咕哝了几句。

苏怡先是一怔,接着大喜道:“这可太好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天赐良缘了!这个媒人我做定了!”

林氏嗔怪道:“既是好姻缘,为什么你能做媒人,我却不能?”

苏怡哈哈笑道:“媒人不做也罢,你做丈母娘就好了!”

林氏一听,先是一怔,接着又惊讶,又急切地道:“怎么,你要给珍儿做媒人?男方是哪一家?”

苏怡爽快地道:“姐姐,你说,珍儿做心仪郡主的弟媳妇,杜平公子做你的乘龙快婿,可好?”

林氏嘴巴张得老大,足足可以放下一个鸡蛋。好半天她才反应过来,皱着眉道:“那可是郡王府啊,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好攀比皇亲国戚!”

苏怡却道:“皇亲国戚又如何,难道他们的孩子就该打光棍?莫说有心仪郡主这层关系,郡王和王妃一定会善对咱们珍儿!就说杜平公子,人品好,性格好,学问好,模样好,年龄也相当!他虽然被别人说成是京城纨绔子弟浪荡儿,可别人不知道,我们知道啊,他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姐姐才满世界游荡!”

林氏听了,沉思了一下道:“亲倒是门好亲,可毕竟是咱们高攀。谁知道两个孩子有没有缘分?若是杜平公子无意,我也不舍得珍儿受委屈!”

苏怡感动到:“姐姐真是个好娘亲!”

苏澜笑道:“姨母。首先,郡主希望珍姐姐做她的弟媳!我呢,抄写《仁王经》就是为了感谢她,让杜平公子做我的姐夫!还有,”她小声说了几句。

苏怡听了笑逐颜开:“既然他们两人有意,再加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盲婚哑嫁好!”

林氏也笑了,郑重地道:“我只要珍儿过得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究没有情投意合重要!”

苏澜听了大为感动。身为古人,林氏这母亲对儿女婚事如此开明,赞!

苏怡赶紧揽着林氏的肩膀道:“姐姐放心,这桩婚事我悄悄地办。成最好,不成,绝对不会让旁人知道,你就放一百个心!”她又揽着苏澜道,“好澜儿,你这是为了珍姐姐的幸福,积了大功德!”

林氏和苏怡笑眯眯地去罕岩思家里报信去了。

苏澜则又恭恭敬敬地抄起《仁王经》。

待杜平、申辉和刘希、刘奇父子回来时,苏澜已经抄好了一部《仁王经》,而且每页都注释了页码。经书虽然是散页,但是这样不会颠倒了顺序。

心仪郡主看着经书喜极而泣,道:“小姐才是真正为国祈福之人!”

大家对这部《仁王经》都赞不绝口,说是国宝毫不为过!

关于页码,心仪郡主和杜平大加赞赏。可是苏源、社日、刘嘉却问为什么不用阿拉伯数字?那样标记更简洁。

心仪郡主是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她还会加减乘除法。可杜平、申辉完全就是云里雾里。

苏澜叹道:“公子,你们什么时候动身回京?”

杜平道:“宫里来的上差已经算过好日子,决定二十八日卯时动身。”

大家听说,忽然有些伤感。

苏澜叹道:“既如此,明日我们去庄园逛逛,看看登峰路,然后两日,我们就一边上课,学学这阿拉伯数字,一边等着海滩的好消息,如何?”

晚饭后,苏澜开始抄写第二部《仁王经》。

因为今日抄得早,到亥时正,已经抄了有七成。

心仪郡主和林氏、苏怡看苏澜如此辛苦,知道苏澜的用心,都很感动。

苏澜骄傲地对郡主和杜平道:“不是我自夸,这三部经书,绝对值得珍藏。我会用上好的缂丝包裹。郡主回京后,可以献给皇上和太后各一部,郡主留一部。我再继续抄写《法华经》和《金光明经》,再托人送给郡主。此乃为国祈福三大经书,郡主必有大用途,皇上、太后也必然高兴!”

郡主和杜平自然知道苏澜的良苦用心,都大为感动。郡主还说,回京后,她要临摹《仁王经》。

晚上,林氏给刘希、刘奇先是看了六殿下的鸽信,大家都很高兴。林氏又说起刘珍的婚事。刘奇知道一些,有心理准备。刘希却跟林氏的反应一样,担心自家高攀皇亲国戚,委屈了女儿。不过,大家对杜平的人品、学识、模样都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本来以为要等几天才能得到海滩的消息,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在吃早餐呢,陶敏就带着书吏白现上门来了。还带来了县衙的印章。

在前院书房,杜平接待了陶敏和白现。刘希、刘奇、苏澜也在坐。

陶敏道:“我们堆福县衙决定,把位于洪山、堆福岭和望日崖之间的这片海滩作价一……”

陶敏正准备说作价一千两来着,杜平突然“吭哧”一下,清了清嗓门,却又没有说话。

一阵沉默。

陶敏吓得心“砰砰”直跳。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万两也好,一千两也罢,郡王公子要这片海滩,他是无法阻拦的!更何况,自己还有把柄在他们手中,自己是做贼心虚啊!所以,作价一万两还是一千两还是一百两,都是官府拿走了,跟自己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既如此,不如做个人情!

于是陶敏笑道:“这片海滩作价一百两,公子您看……”

一屋子人都吃了一惊。这么大一片海滩官地,陶敏居然只卖一百两!可是大家表面都很平静。

有一瞬间,陶敏有点怀疑人生。是不是一百两要价太高了?因为一屋子人都默不作声,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

良久,杜平打破沉默,非常气恼地对苏澜道:“得了,你管我叫杜无用也无所谓,这一百两我出了!反正从此没人敢去抢你的牡蛎了!”说着,掏出一百两银票,对陶敏道,“就这样吧,起草契书。”

陶敏脸有些发白,心有些发慌。果然一百两还是叫价太高了。

白现开始起草契约。他心里嘀咕,有谁会拿一百两买一个无用的海滩?反正他是绝对不会买的!当然,他也没有一百两银子。

怪道前世说贫穷限制了想象。

交易契约和收税契据写好,一式三份。因为是出卖官地,两份都由县衙存档,一份交给苏澜。

众人很仔细地检查了三份契约。无误后用了印,交了税。大功告成。

如此,金银滩成功地从一万两降价到一千两又降价到了一百两。

后来,陶敏为此吐血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