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等了六七年就为了今天(2/2)

而且你运粮的马车根本上不去。

像挑白糖的这些,似乎都比较壮实。

这,贾似道突然瞪大了眼睛,只见筐底下有个像黑色的铁桶或木桶,里面不知放的什么东西。

但到了隋朝时,麟趾原上因雨水冲刷,又形成了一条新的沟渠。

当然,潼关历史上也有被攻破的,但有些是守将在外面浪战的原因,有些是王朝末年,士兵已经无心抵抗,而且绝大部份天下雄关被攻破,基本都是王朝末年,兵无斗志。

只有全英,贾似道等少量人员可以进潼关。

当时这边是伏兵第一地,谁守潼关,必然要这里埋伏伏兵。

“快。”全英猛的喝止他,飞快伸手抄起一袋袋白糖往筐里放。

第三天下午时,有个宋人民夫挑着两筐东西,大汗淋漓的从山上下来。

汉朝麟趾原先设潼关,麟趾原北面是黄河,南面是秦岭。

整潼关城加附近险山,包括秦岭和黄河圈围起来的地方约有七八十万亩,这块后世有耕地十七万亩,这会数万亩也肯定有的。

亲眼看到这里后,他终于知道潼关有多险要了。

“嘶”全英脸都绿了,不可思议瞪着他。

唐末黄巢派兵从禁沟两边夹攻潼关,此时已经是唐末,兵无斗志,关上唐军直接溃散,自此,黄巢打通了进入长安的路。

这马超当时拥有联军,兵强马壮,比曹操兵马还多,开始嚣张了,直接带兵出去和曹操干,结果被打的大败,曹操同样跟着败兵杀进了潼关。

数日之后,贾似道跟着大队的马骡马车,终于来到潼关。

这可是汉朝往潼关的必经之路。

新潼关还没搞好多久,进入唐朝后,黄河下切,水位继续下降。

但这事也好办啊,隋朝立刻搬迁潼关,在新的渠沟上面,又建了个新潼关。

看起来不是很长,但它北面是黄河,南侧是险山沟渠,从关中平原过来的,只需要防西侧,从中原过来,主要防东侧。

就算你通过黄巷坂要去麟趾原,还要通过五里暗门。

潼关在历史上有三次变迁,都是因为雨水冲刷,出现新路,而不得不改变。

金国在潼关守军有十几万,耗粮极大,所以对宋人的支持,相当感谢。

贾似道跟着马车队伍进来时,就沿着秦岭小道而来,小道叫黄巷坂,宽约四五步,左侧是高耸崎岖的秦岭,右边是黄河,人马只能走中间,也就四五步宽。

仅看这路宽,和地势,就知道大军都不好走,守军人数都不要太多,往前面一堵,你左侧是山,右侧是黄河,看你怎么过。

战国时,当时最重要的还是函谷关,但随着时间流长,自汉朝以后,黄河水位开始下降,车马行人可以直接通过露出的黄河河滩,绕过函谷关,于是,汉朝便在崤函通道上设立了新的防线潼关。

通常只要是在王朝巅峰,没有什么雄关能被攻破。

“失手失手-――”贾似道满脸通红,转身要招呼不远处的贾安来帮忙捡起来。

按宋金私下盟约,宋人每年分两次,分别于三月,十月,各卖金国十万石和五万石。

两人弯腰抬起一个筐。

潼关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战略要冲。

曹洪大怒,要下去干马超,徐晃则拼命劝,但马超连骂了九天,曹洪最后受不了,果断带兵杀出去,结果被马超大败,马超军随着败军杀进潼关,曹操的潼关给丢了。

宋人到这里的任务就完成,大量民夫会原路返回船上,回宋境。

所以皇帝赵与芮经常说一句话:“古人有云,城池之固,在德而不在险。”无论什么险关,关键还得看什么人守,处于什么时代。

这时他才发现,全英带过来的民夫里,有些都是与众不同的。

然后来到一辆大型的马车边上。

扑通扑通,贾似道莫名的心跳加速,也不敢哼声,赶紧拣起地上的白糖往上面扔。

四月初,贾似道和全英等人先通过金陡关,照烈又送了很物资和银钱给金陡关守将,然后进入潼关。

你想想,这种地方,派几十个人轮流守在那,千军万马都过不去。

起身的时候,他感觉到刚刚那民夫眼中精光闪动,看了他一眼,好像在鄙视他。

而金国因为放弃了潼关以西大片领土,粮食出产也大大下降,宋朝愿意每年支持这边十五万石,对此时的金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自赵与芮登基后,宋金两国暗中结盟,通商便利,赵与芮不计前嫌的支持金国,足足用了六七年功夫,基本已经麻痹到了金国。

宋廷上下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皇帝赵与芮愿意用六七年,甚至更长的时候去耐心的做一件事,只为了麻痹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