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顾为经与酒井胜子(求个哦!)(2/5)

而年代和他们相近,甚至比他们要晚上不少的郎世宁则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处理色彩过度的方法。

未必是缺乏创意。

艺术是权力的附属品——顾为经再不喜欢这句话,他也要承认这句话从古至今,在东西海外,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类历史上,很多时候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一个时代美术潮流的风向标。

印象派从旁门左道,到渐渐被世人所认可,再到取代它们的宿敌“学院派”成为画坛显学。

标志性的事件便是,印象派在没有世俗传统约束的新大陆美国受到了富人阶层的认可,又反过来影响到了巴黎乃至整个欧陆本土的审美趣味。

而在东方。

在宋代以后,东夏的绘画和书法非常讲究文人情趣。

它是士大夫陶冶情操的美学工具。

简单来说,

不仅画面画的好看,绘画的过程中也要求画的够帅,够文雅才可以,连最基本的握笔的仪态都有很大的讲究。

小时候,顾童祥就和他细细的讲过。

真正讲究大画家的用国画毛笔,要做到“指不动而运腕,腕肘俱悬,写时须通身着力。”

这种一板一眼的绘画方法被称为【龙睛法】。

而画画写字时,身体一动,全身上下都跟着乱晃,就只能是下下品的【猪蹄法】,被文人士大夫所耻笑。

按照明代大书画收藏家官僚汪珂玉所编纂的名书《珊瑚网》之中“书品”这一章的记载。

这种绘画书法的用笔方式是由蔡邕受神人托梦所得,传给蔡文姬,又由蔡文姬传给卫夫人、再传给王羲之、王献之等等好几十号人代代相传,最后在颜真卿的手中才发扬光大的。

东夏文化最讲究规矩,最基础的握笔姿势都是传承有序的一代代文人传下来的。

郎世宁是洋人不假,却和达芬奇,提香这种主要为富商服务的小画家有本质区别。

欧洲本土的小画家,依然是贵族和教士阶级的仆人与附庸。

郎世宁人家则最后做到过正三品,加侍郎衔,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单纯靠绘画官位最高的人之一。

正经八百的朱紫公卿,绘画也要讲究体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