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2/2)

将士若有子嗣,州牧府亦会授其文武艺,不得令其世袭为兵。

诸如此类。

在优渥的待遇同时,也对三营将士给出了最严厉的惩罚。

通敌、怯战、逃跑等,轻者逐出军营,重者斩首且剥夺一切权力、遗孀改嫁、儿女改姓、载名于册遗臭万年。

但这些恩威只适用于三营将士,其余州郡官兵,既不享有这优渥的待遇,也不承担这最严厉的惩罚。

除军事上厉兵秣马外,农事上刘备同样没有疏忽大意。

民以食为天。

青州已经经历过一次大饥荒,不论是刘备还是青州文武,都不希望再来一次。

因此这农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随着第二次粮食大丰收,青州上下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去年的丰收,只是勉强让青州之民解决温饱,刘备亦是在粮食上捉襟见肘,恨不得一粒米分成两粒米来用。

而今年的大丰收,才是真正的让青州有了余粮!

州牧府有余粮,士族豪强有余粮,黎庶亦有余粮。

在青州大丰收的同时,刘备派遣去各州散布的消息也逐渐有了回应。

青州虽稳,但其他州乱。

自六月袁绍和公孙瓒拥立新天子后,董卓就亲自统兵来到了并州。

原本跟马腾韩遂对峙的南匈奴王庭,一见董卓亲自领兵到来,立马从饿狼变成了善犬。

袁绍和公孙瓒见董卓亲征,也不敢怠慢,纷纷出兵跟董卓对峙。

幽冀并三州,大量的士民向青州和兖州避祸。

不论是董卓还是袁绍公孙瓒,都在大量的征用民夫。

这徭役一起,想要活下来就得看天命了。

而在南方。

袁术的横征暴敛,让淮南士民苦不堪言。

因此当刘备散布的消息传到淮南时,淮南的士民顿时在心中燃起了希望。

“阿兄,刚才我听人说,若是去青州落户,每户都可以得到三个月的钱粮补助用于安家。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我也听说了,去了可以自愿选择当屯田民,虽然苦了些,但据说当了屯田民以后也能分到田地房屋。”

“阿岚,你也听说了?感觉不太真啊,青州修建城池还会给我们发放钱粮,这自古以来修建城池都是我们自己带粮食,会不会是骗我们的啊。”

“骗?青州牧需要骗吗?别忘了,青州去年安顿了五十万流民!当时淮南的大户还卖了好多粮食给青州呢。”

“如此说来,这青州传来的消息都是真的?”

“听说家里还有多余钱粮的,都已经拖家带口的去青州了。可惜啊,我走不了。还没到青州我就得饿死。”

“留在这里不仅得饿死,还得被袁术征去当兵。”

“当兵就算了,我妻女都两个月见不到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反正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去青州的路上,袁术横征暴敛,完全不将我等当人,留在淮南只有等死。”

淮南成德。

此地世居了一支汉室后裔,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

这一代的主家是名为刘普,刘普有两个儿子,长子刘涣,次子刘晔。

前两年,刘普的儿子刘晔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刘晔,将刘普最宠信的仆人斩杀了,然后坦然向刘普请罪。

而原因仅仅是刘晔在七岁的时候,其母亲在临终时嘱托,希望刘晔和刘涣长大后能除掉这个喜欢诬害人的仆人。

有汝南人许劭善于观人,听闻此事后,称赞刘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因此在淮南扬名。

最近淮南频频出现青州牧刘备招募士民入青州的消息,也让刘晔心生警惕。

刘晔寻到刘普,说出了心中的猜测:“父亲,淮南将有祸事出现,我们得考虑迁徙家族了。”

刘普对刘晔的猜测不以为然:“阿晔是想说袁术吗?你放心,袁术虽然横征暴敛,但我是最先响应袁术募粮的一批人,在这淮南,我刘氏可以高枕无忧。”

刘晔摇头:“父亲,袁术在淮南一日,我刘氏就不可能高枕无忧。父亲可曾听闻最近在淮南的流言?”

刘普笑道:“自然听说了,不过是些荒诞之言。青州去年还在向诸州郡借粮,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哪来那么多的粮食招募流民去青州?”

“伱虽然自幼聪明,但还是缺少历练,看不清刘备的目的。”

“刘备跟袁术有仇,扬言跟袁术断交绝盟、不死不休。”

“如今看到袁术在淮南,自然是想要设法再谋袁术。”

“我刘氏若是迁徙家族,岂不是给袁术抄家的理由?”

刘晔凝声道:“但父亲可曾想过,若是刘青州跟袁术开战,袁术一样会强征钱粮,甚至强征我等从军。”

刘普顿时蹙眉:“刘备远在青州,料想不会来淮南。”

刘晔又道:“父亲不可存有侥幸之心。秋收之前,曹操就屯兵汝南边境,如今秋收一过,曹操必定会再战汝南。”

“刘青州又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袁术若是连战连败,定然会对淮南大肆的劫掠,哪里还会顾及父亲昔日赠粮之情?”

刘普沉默。

内心的担忧,让刘普不由起身踱步。

良久。

刘普看向眼前虽然年少、但被许劭断言有佐世之才的刘晔,问道:“阿晔,真的要迁徙家族吗?我们要迁徙去何处?”

刘晔斩钉截铁地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家族必须迁徙。”

“青州位置偏僻,如今又有刘青州牧守,少有祸事,是避祸的绝佳之地。”

刘普迟疑:“可青州毕竟太远了,不如去荆州避难?”

刘晔摇头:“青州虽远,但青州跟徐州结善,我等只需要抵达徐州,就可以畅通无阻的去青州。”

“相较而言,去荆州反而更远,也更危险。”

“青州如今又是用人之际,以父亲和兄长的本事,也能谋得一官半职,而荆州刺史未必肯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