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作茧自缚(4/4)

只要霸水防线的军队不是铁板一块,自是有机可乘,推翻皇帝的胜算大大增加,那些野心勃勃不甘于现状之辈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皇帝被推翻几乎成为定局。

但与此同时,皇帝被推翻并不意味着晋王能够顺利登基,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谋算,他们会根据自己有可能攫取的利益做出权衡取舍,一旦认为扶持晋王登基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如重新扶持一位皇子登基,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将“谋逆”的罪名扣在晋王身上,然后群起而攻之,将晋王彻底歼灭。

如此,既能博取一个“诛灭叛逆,匡扶社稷”的美名,还能实打实的获取更多利益,何乐而不为?

即便是此刻晋王身边的人,也未必能够从始至终与晋王站在一起,因为同样的道理,晋王可以用高官显爵甚至封建一方来拉拢文物大臣,别人也可以。

当晋王处于绝境之时,指不定砍向他的刀子到底是谁的……

李治面沉似水。

帐内所有人的心里都泛起一丝明悟,明白这或许就是当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篡位的后果——无需讨论到底是不得已而为之亦或是蓄谋已久,当宗祧承继的规则被打破,构建于其上的君臣、父子等等所有人伦大道皆被颠覆,所谓的忠诚、信义、孝悌全部给击碎。

所有人都逐利而行、罔顾大义。

太宗皇帝兵变成功,登上皇位,但是他一朝驾崩,他的兄弟、儿子都不顾名分大义,只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权倾朝野的地位,便可以悍然发动兵变。

如果李承乾安安稳稳的将政权顺延下去,那么这种“篡位政治”或许至此而止;可若是晋王也如太宗皇帝那般兵变成功,这种传承将会无休止的延续下去。

有唐一朝,皇位更迭都将伴随着背叛、谋逆、血雨腥风,而帝国的根基也将在一场一场的兵变之中逐渐耗损,直至枯竭……

而房俊早已指出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在太宗皇帝明确希望废黜太子的情况下依旧毫无保留的对太子予以支持。

不是为了个人的地位权力,而是为了匡扶正朔,维系帝国的法理传承。

李治的目光有些茫然,心里乱糟糟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慨,难道自己所谋求的都是非分之想,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天命所归?

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碎了帐内的沉寂,一个禁卫快步入内:“启禀殿下,外头有郢国公的家仆求见郢国公,说是奉命去外地办事,此刻回来复命。”

诸人纷纷精神一振,宇文士及更是霍然起身:“快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