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公理之城(2/3)

“既如此,当催促吴懿尽快彻底扫定南中,开身毒商道。”

“悬赏这《几何原本》及棉花等物。”

后世所说的那些东西刘备还记得,如今麾下无海船,因此唯有出此下策,重金相求期冀胡商们为了利益能够奋不顾身。

刘备虽不是很明白孔明等人的讨论,但对其重要性是有清楚认知的。

而且也明白,他们如今所释之义乃是借后辈之眼推测,难免有三人成虎之忧虑,无论如何,最好还是要拿到此著译本,两相对照才最佳。

孔明等人一起拱手,对刘备这个决定十分赞同。

同时孔明也有了几分憧憬:

“若复长安,当复开太学,究物之义理,研算学公理,作透镜工坊。”

孔明从如今析出的词义之中,看到的是一项需要集帝国之力投入的治学浩举。

想要研究科学,必然要重启太学,并将其打造成更胜一筹的学府。

而同时这学府还需要繁多的工坊来支持,比如这透镜打磨,孔明不知道西方如何将玻璃打磨光滑,但在益州最终是找到了几户琉璃工。

扩建玻璃工坊,还需同步增加玻璃打磨工坊,同时还得考虑以玻璃来赚钱,而这么一规划,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人口不够用了。

故而还需要鼓励生育,重视农桑,同时还要与曹贼开战,夺回人口较多的中原。

只要略一规划,孔明就看到了将来多到做不完的事情。

但他乐得如此,只要能成,如此功业不啻于再造炎汉。

不过想到长安的太学,孔明便想起来了此前一直很想看看的一部石刻。

不由得感叹道:

“也不知太学石经安在否?”

……

甘露殿中李世民倒是第一时间也明白了其中紧要之处。

也因此叹了一句:

“如此《原本》,才乃需取之经。”

甚至此时李世民都在认真考虑,遣派特使出西域追上王玄策一行,令其往中亚一行,不知道还来得及不?

但旋即李世民想起来那边的局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算算时间,那萨珊波斯眼看就要噶了,还要和那个拜占庭拼命。

在两个帝国的旁边,阿拉伯人还在趁势崛起,怎么看都是一副乱世之相,要是王玄策折在那里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唐帝国的天子顷刻间便换了想法:

“组建舰队,往西方一行,宣扬我唐国威,尽敛西方之……”

李世民顿了顿,用了后辈所说的词:

“尽敛彼辈文化成果。”

李世民的想法很包容,胡将既然能成为大唐将星,那西方罗刹人亦可作大唐夫子。

而且回首望去,李世民觉得遣船队西行的条件也愈发成熟,有坚船确保人员无虞,有罐头防止水土不服,这后世毫不在意的地图完全可以作为此时最精确的海图,沿海岸便可西行。

既然如此,就该取天下精华,尽归于唐,缔造华夏。

只是可惜那牛爵爷看来起码都是四五百年后的人物了,不然带来大唐做个牛国公岂不美哉?

而这番计划,李世民巡视一圈,刻意无视了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期待的目光,最终还是定在了刘仁轨身上:

“正则既入海师,不止要学治军,也须察造船之新法,等东海平定,当代朕巡视这西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