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船临飞鸟(3/3)

裴世清与他说过,过了这纪伊便是一片内海,倭大王所在的飞鸟城便坐落在这片内海东的平原上。

听闻犬上御田锹所请,刘仁轨沉吟了一下还未作答,李世勣的声音便在他身侧响起:

“纪伊?什么破名字,不如尔后将此处改名三重山。”

犬上御田锹赔笑了一下,正要出演解释,便听到这位国公淡淡道:

“毋须如此麻烦,诛贼如救火不得耽搁。”

“听某之令,起满帆,撞过去!”

犬上御田锹顿时把两个小眼睛瞪大了,慌忙劝阻道:“将军不可!”

但两侧军官眼见刘将军也未出言反对,当即将命令传递了下去,站在船头两侧的传令兵也挥动旗帜,将命令传递给其他船只。

于是四条巨船再次行动了起来,风鼓帆,帆带船,让速度愈来愈快。

这时候哪怕那些使者不懂一句雅言,但看态势也品味出来不对了,当即叽里呱啦开始聒噪,惹得旁边武士将腰间佩刀抽出来寸许,于是这群从使顿时噤声。

对于犬上御田锹的劝阻充耳不闻,李世勣有条不紊继续下令:

“舰队收缩结阵,外侧起拍杆,备火油,床弩上弦待发,贼寇但有阻拦,尽可放手施为。”

对守在三重山关处的倭人来说,还未相接,不少人便已丧胆。

随着四艘大船的愈来愈近,映入双眼的船体也愈来愈大,直至开至眼前已大如山岳,而且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小船触之即碎,大舟也被这巨船的余波掀翻,云集在此的百条船就好似天上的云絮遇到狂风一般,被扫的七零八落。

其中还有一些绝望之下朝着巨船丢出武器的,招来的是那仿佛神明巨船更猛烈的回击,巨石从天而降将那些想要违逆的船只砸成了齑粉。

敌船没有一点像样的抵抗,这让登莱海师顿时兴致缺缺,连火油和弩箭都不想浪费,只是放了几下不花钱的拍杆威慑了事儿。

扫碎云絮之后这支舰队也正式进入内海,而在这里,一座显眼的聚落也映入所有人眼帘,异常显眼。

不需下令,自有航海军士开始指挥着调整方向朝着那飞鸟进发。

“这倒是个好地方,易守难攻。”

李世勣四周环顾了一圈,啧啧有声。

内凹的岸边与弯曲的海岛环抱出来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内海,岛屿两头与岸边构建出来的隘口易守难攻,内海岸边地势平缓正宜筑城,可谓宝地。

“看来即便夷狄也知,当以险御城。”

这片内海并不大,刘仁轨伸出胳膊大概测算了一下,东西不过百里,南北不过七十余里,这样的距离对巨船来说几乎瞬息可至。

得益于内海的风平浪静以及三重山将倭国水师撞的支离破碎,登莱海师近岸登陆进行的相当顺利。

李世勣踏上了这片土地,穿着靴子使劲踩了两下好似在确认真假一样,随后才放心开始指挥着巨船“卸货”。

首先是前三条船只上依次下来的精卒,不需要过多吩咐,自动开始有人平整土地,有人去收集干柴,炊家子们开始埋锅造饭。

最后一艘压船小心尽力靠近靠近岸边,一匹匹骏马被从船上小心运送了下来,这些在船上一副蔫了吧唧样子的马儿踏上土地之后也开始慢慢恢复精神。

早先下船的健卒们迎了过去分别领走了自己的战马,牵到一边尝试给马儿梳理照料喂食豆料,力求短时间内熟悉起来。

最终运送到岸边的是一箱箱的甲胄、武器、乃至于马匹护具,自有人拆箱分发。

犬上御田锹自是不愿下船的,他趴在船舷上亲眼看着这群唐人一个个吃饱喝足,互相帮助穿戴铠甲,那些盔甲一层层的还分了腿上胳膊上以及内外层等等,显得分外坚实,根本非寻常兵器所能破也,他好似明白此前这位国公所说的“奴不值称兵”的意思了。

岸边吃饱喝足的李世勣穿好铠甲,在亲卫帮助下上马,马鞍两侧挂轻弩佩刀,手执一柄长槊冲天而举:

“好儿郎们,随我来!”

骑兵举槊,步兵举刀,金铁交鸣声中是如炸雷般的大唐雅音齐喝:

“万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