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洪武大典(1/2)

明天子的脖子并没有梗太久。

刚刚提起来笔,便犹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小声道:

“那按着这少年郎话里的意思,咱不接那倭国征夷将军的朝贡,还做错了?”

马皇后正在整理简单记录下来的那些文字,闻言没好气道:

“拒便拒了,那倭人半年后定还再来。”

“若是有心,到时令会同馆的通事细细问上一问,再行决定也可。”

倒也是这个道理,明天子摇摇头给自己辩解了一句:

“那倭人乃东夷,可是这足利氏竟也号征夷大将军,咱此前还以为是戏弄于咱。”

再度提笔,但还没落下便又有疑问:

“这少年郎还说明年咱又遣使入倭,此事总该有个原因,难不成是明岁初又有倭寇沿海侵掠?”

这个猜测也很合理,马皇后点点头道:

“要么是倭寇的事,要么便可能是辽东不太平,但总之还是宜令通事探明倭国详细境况。”

“妾身稍后也将其中有关倭国之事整理出来,好给通事与倭人交流时察以对照。”

朱元璋闻言便顿时有点心不在焉,恨不得这屏风能直接将倭寇的劫掠地点给说个清楚明白,如此好事先驻军以迎头痛击:

“这少年郎,说事也不说個清楚明白……”

马皇后看看那迟迟没有落于光幕上的笔,再看看明天子纠结的脸色,换了个促狭的笑容:

“八八可是怕了与这桓侯说话?”

朱元璋眼睛睁大,脱口而出道:

“咱把胡元赶回漠北,复了汉家衣冠。”

“不过一年就又破了大都,复了燕云开大明。”

“咱只会惧桓侯和宋太祖溢美之词太多!”

马皇后只是笑,于是明天子僵着手腕,就好似于屏风题词一般,笔迹落于其上如铁画银钩一般熠熠生辉。

〖朱元璋:桓侯相邀,自当从!

朱元璋:唯是可惜咱的永乐不在此,不然定要令咱大儿与桓侯请教一二。

张飞:嘿,俺临阵可称道者唯勇,哪有能教永乐大帝的?〗

啧啧啧,马皇后清楚看到夫君笑得眼睛都快睁不开,这桓侯于永乐帝的一叹直似比夸洪武帝还要高兴。

而明天子手上也是丝毫不再抗拒,下笔间如行云流水。

〖朱元璋:桓侯勿自谦,咱游历淮西时可常听百姓说,昭烈帝诸将唯桓侯最雄!

张飞:暴而无恩,雄有何用哉?〗

“这桓侯……”

朱元璋咂巴了一下嘴,觉得此刻接触到的这个桓侯,无论是青史记载还是民间所传,都与其大不相同。

不过暴而无恩这个评价是陈寿著《三国志》所书,这张飞如此说那便是已知三国诸事?

于是明天子难得升起了一点好奇心。

〖朱元璋:桓侯身处何年?昭烈帝请到诸葛武侯了没?知孙权之轻狡乎?荆州不可失!〗

或许是因以前游历时所听三国诸事太多,因此明天子几乎顿时将心中所想一股脑已倾倒了出来。

而旋即,光幕上的文字已多了起来。

〖李世民:八八晚矣,去岁时武侯就已登长安了。

张飞:已东出潼关至洛阳矣,二凤陛下勿念,炮轰曹贼今岁可成!

赵匡胤:武侯竟已制炮功成?可有要诀?

李世民:武侯制炮亦有朕之功,赵大只要保证平辽东后能兵出高句丽,炮诀必倾囊相授好助汝平契丹!

赵匡胤:北汉未灭,契丹还需缓缓图之,相较而言,朕想询孙药王可还有保命延寿之法……

刘备:宋祖谬矣,如今既知汝弟之祸则必平,而余下之事,岂不闻吾高皇帝所说命乃在天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