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惊愕的考古学家,跨越千年的剑!(2/2)

在佛寺当中能够找到道教建筑物的痕迹,甚至还有三清神像,可以说是让人不可思议。

即便当时东晋时期,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但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的人也并不多。

考古队的人不禁议论纷纷。

“连三清神像都敢公然在寺庙里面供奉,这寺庙有点意思。”

“虽然说当时玄为佛用盛行一时,但是也不至于到达这个程度吧。”

宋教授听闻却是摇了摇头,“你们还是格局太小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间房子的主人就是支遁大师呢?”

历经千年,再加上流水的侵蚀,整栋寺庙里面的墙壁都有不同程度损坏。

所以考古队的人只能根据大概范围,还有地面的陈设,刻画出大殿还有厢房的位置,但是并不准确。

他们也无从考究,支遁大师究竟是在遗迹具体哪个地方圆寂的。

可如今宋教授看着附近的摆设,心里已然有了想法。

听到他的话,全场顿时哗然一惊,“教授,这怕是不可能吧,怎么可能会是支遁大师的呢。”

宋教授看着三清神像,“如今被我们熟知的玄为佛用,便出自支遁,并且在当时掀起一股浪潮,拥有不少的追随者。”

其他人点了点头,他们熟知东晋历史,自然也知道这段典故。

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信仰毋庸置疑,肯定是非常坚定的,不会因为外界所影响。

谈玄,也只是他发扬佛经,宣传佛理的一种手段。

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极盛行,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佛经也成了名士们的清谈之资,在当时极大推动了佛玄的发展。

而支遁几乎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

有人不解问道:“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宋教授继续讲解,“听说支遁晚年也曾研究玄学,玄为道的前身,那么在他的寺庙当中有道教痕迹似乎也说的过去,虽然有些忌讳,但谁让他是支遁呢?”

细细思索的确是这样的道理,能够在寺庙里面如此大张旗鼓,甚至没有任何人反对,除了支遁本人的话,应该再也没有其他人敢做这样的事情。

“都说支遁对玄学颇有钻研,如今看来这话果然不假。”

众人惊叹无比,仿佛看到了一个得道高僧拿着《庄子》和当时的东晋名流之士畅谈佛法。

听说支遁对于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有独到的见释,对于《庄子》的《逍遥游》篇尤能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

“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支遁曾经居住的厢房,大家仔细找找不要遗漏什么地方,说不定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众人心中肃然起敬,更是不敢轻视,小心翼翼的在古建筑物当中,搜寻着前人遗留下来的痕迹。

“教授,这边有发现。”

只是过去不久,便有了线索。

听到呼唤,大家纷纷放下手头工作跑了过去。

就在发现三清像的不远处,有栋特别的建筑物,从外观上来看十分小巧,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而且里面十分完整。

众人推测之前应该是类似密室的存在,所以才会保存的如此完整,连泥沙都比其他殿宇少了许多。

“听说魏晋名僧都会在寺庙里面建立密闭的房间用来坐化,莫非这里——”

众人呼吸渐渐变得急促起来,没想到他们真的找到了支遁圆寂的确切位置。

若是真能找到支遁遗骨,这必将是震惊考古界与佛界的大事情!

“小心挖掘,一定要小心!这里如果真的有支遁遗骨,将被载入史册!”

宋安教授激动叮嘱,其他人连连点头,眼睛放光,当即开始投入工作。

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清理好了此间房间的泥沙,而就在当晚如白昼般的探照灯照耀下,一具被泥土掩埋的半截白骨,终于映入大家的眼帘!

裸露在外面白骨也布满了泥沙,沾染了岁月的尘埃,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看到这里,宋教授不禁加快了脚步,神情也变得激动起来,全然不顾脚下的石头,差点还被绊了一下。

宋安教授再三确定后,仔细叮嘱,“这应该就是支遁大师的遗骨,没错了!务必要谨慎清理,不能有半点损坏。”

“明白!”

众人拿出工具,小心翼翼的清理遗骨旁边的泥沙,这项工作可不简单,足足进行了到了一整夜。

直到翌日清晨,终于可以窥见遗骨半身之貌,双腿盘膝而坐,还保留着身前坐化的姿势。

即便岁月已经侵蚀了血肉,仍然可以窥见当时的风采,千年的时光都不曾压弯他的脊梁,一代高僧的形象,跃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耳边似是响起千年前的佛音,叫人心中肃然起敬。

“大家吃口饭,轮班休息,然后继续清理。”

众人如今都格外亢奋,哪还有休息的想法,恨不得赶紧把大师遗骨给挖出来。

随着考古中心不断清理,很快便发现,遗骨的膝盖上露出了一截黑色的东西,和旁边的骨头形成鲜明的对比。

“什么东西?”

众人纳闷,继续清理,随后渐渐从形状上可以判断,这竟然是把古剑?

“这里怎么会有一把剑?”

众人面面相觑,神情都有些惊疑不定。

支遁大师坐化,为何膝上会有古剑横置?

黑色的剑鞘已经布满锈迹,还有流水侵蚀的痕迹,暂时无法判定里面的剑究竟是何种模样。

按理来说寺庙当中,不可能会出现这种利器,寺庙多用棍棒,如果利器在手,是对佛祖菩萨的不敬。

魏晋名士之流的确有随身佩戴剑的习惯,但是一个和尚怎么会手持剑,何况还是支遁这种高僧,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但这把剑又的确是被放在支遁的膝盖,他的双手则是搭在上面,很是珍贵的模样,即便到了坐化圆寂之际,也要放在身前,生命中的最后一刻都不舍得放下。

“怪了。”

“佛教大师圆寂竟然膝上横剑,简直前所未有。”

“哪哪都不合逻辑,身边有剑,有违佛法,如何能静心坐化?”

“这剑,必定对支遁有重大意义,不然不可能如此珍惜与重视。”

考古中心的人心中浮现出了许多疑惑,面面相觑却是都无法解答。

此剑究竟是何来历,支遁从哪所得,竟然能够让这位大师如此爱不释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