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保研面试(2/2)

显然,两个人今天来这里的目的非常明确,前面十几个人并不能引起这二位大佬的兴趣。

“好……”

这个架势,要说起来已经相当不小了。

“你有没有考虑过把类似的模型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转子叶片领域?国外的很多先进发动机都开始采用小展弦比转子叶片,以减少压气机的级数,降低故障率,但随之而来的颤振问题又变得很严重。”

老实说,一直到这次面试开始之前,他都对于常浩南能力的真实性半信半疑。

这一次,刚刚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振响终于开口了:

“是这样,基于偶极子格网法得到的气动力影响系数矩阵q是关于减缩频率k和马赫数m的函数,属于频域气动力,但想要得到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需要把气动力表达式从频域形式转换成时域形式。”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是自由提问。

“这个问题……我需要一支粉笔。”

“而满足误差最小的前提是,各待定系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j\/q=∑ke=0……”

照理来说,这个问题跟他之前的研究已经毫无关系了。

绝对是非常了解这个模型的人才能做到的。

不过凭借着对于自己“创造”的模型的了解,他还是很快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因此在桌子前面站定之后,常浩南神色如常。

原本这种活应该是刘洪波几个人的,但这次由于两位院士的存在,之前的保研面试f4很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捞不着。

“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的任意位置,我引入的两种方法之间都属于替代关系,其中您提到的第二种,在误差最小的情况下,气动力f的表达式为f=”

常浩南的解释非常明白,他相当于给了603所两个选择,一个精度稍差但计算量少,另外一个精度更高但计算量多。

但和他之后准备研究的叶轮机械叶片弯掠设计问题有关。

刘振响说自己看过技术文件,显然不只是随便翻翻那么简单。

只不过最终乙方选择了前面一种而已。

对于大多数人的保研面试来说,这个部分基本相当于聊天环节,面试老师随便提两个问题,比如以后的研究兴趣之类的,就可以结束了。

理论计算过程也没有问题。

按照面试流程,首先是一些专业知识的考察,随后是专业英语片段的朗读和翻译。

但他才刚说出第一个字,后者便重新抬起头: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刘振响把笔记本翻到另外一页:

所以恰好有一些想法。

别的不说,他一个多月前去601所之前经历的那次“评审会”,场面就丝毫不落下风。

不少学生进来之后都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

但常浩南的情况,跟大多数人显然存在差别。

“在对研究目标机翼进行气动伺服弹性建模的时候,你针对空气动力矩阵,在拉普拉斯域内引入了两种近似方法,其中的第二种,根据频域内已知折合频率点处对应的气动力系数矩阵来计算待定系数,但在后续的技术文件中,似乎并没有用到这一种?”

主要是二十多岁本科还没毕业,就能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主持一项航空工业体系内的先进成果,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