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精工计划(二合一)(2/4)

这就足够了。

和在601所那边的情况差不多,需要配合他进行数值模拟工作的人手本来也不需要几个,更多人还是要负责具体的设备开发工作,也就是真正设计并制造出一台适配软性磨料的磨床出来。

“关于离散元模拟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会后找我详谈,我大概需要3-4个人来帮我进行编程和数值分析过程。”

“至于剩下的机床设计部分,我想可能需要找一些外援。”

410厂的主业毕竟是造航发而不是生产机床的,让他们进行一些技术改进还行,但从头开始搞个新的磨削设备出来,确实有点太难为人了。

“这个倒是不难。”

看到问题解决曙光的钟世宏瞬间来了精神头:

“盛京第一机床厂和我们一直都算是有合作关系的兄弟单位,他们在这方面应该比较有经验,尤其磨料和控制系统开发都有常工完成,剩下的就是纯机械部分了。”

“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么……”

钟世宏低头思索了一小会:

“只是两个厂的合作我觉得不够,如果真能按照常工的思路把这个设备开发出来,那对于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正好现在又是年末,所以……”

“我的意见是,向上面加急申请一个项目,就叫做‘精工计划’,目标是系统性地提高咱们航空工业系统内各制造厂的生产制造水平!”

显然,钟世宏的内心深处也是藏着一些野心的。

对于他本人,即便这个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肯定只能是常浩南,但作为牵头的首倡者,以及410厂技术部部长的地位,只要能成,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从更大的层面上讲,如果能把这个全新的精加工方式快速推广开来,也能解决很多兄弟单位的燃眉之急。

虽然提出这个思路的初衷只是为了对气膜孔内壁进行抛光,但其应用范围显然非常广泛。

哪怕只考虑航空制造领域,也有大量的变口径管类零件,比如燃滑油管路、喷油嘴、导气孔等等,每一种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都是老大难问题。

“很好,那……就这么办。”

常浩南之前就已经体会到了做这种项目的好处。

经费和人手充足,申请的各种资源也基本都是优先保证一路绿灯。

更重要的是,人员补贴方面非常大方。

就连182厂这种体量,都能一次给出两万奖金,那410厂就更不用说了。

他自认为不是个物质欲望很强的人,但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多赚点钱,谁又会不愿意呢。

……

这种火烧眉毛的事情,当然不可能等到项目审批下来再开工。

所以第二天,在钟世宏动笔写申请报告之前,盛京第一机床厂的几名骨干力量就已经来到了410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