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博弈悖论与平衡(四)(2/3)

“因为不完全信息的这种博弈局势会把千变万化的不完全信息,都归结为局中人对他人的主观判断。”

“混合策略概念的传统解释是,局中人应用一种随机方法来决定所选择的纯策略。”

“这种解释在理论与实际上均不能令人满意,海萨尼对此提出了更确切的解释方法。”

“他说明每一真实的博弈形势,总受一些微小的随机波动因素影响。”

“在一标准型博弈模型中,这些影响表现为微小的独立连续随机变量,每个局中人的每一策略均对应一个。”

“这些随机变量的具体取值仅为相关局中人所知,这种知识即成为私有信息。”

“而联合分布则是博弈者的共有信息~这称为变动收益博弈。”

“海萨尼转换,成功地将不易建模的不完全信息转化为数学上可处理的不完善信息,即局中人可以根据经验与知识对对手的类型得出关于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即数学上的一种先验分布。”

“这种解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概念创新,是海萨尼教授对博弈论所采用的贝叶斯研究方法奠定的一块基石。”

大卫说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整个“逻辑导图”的重新排列。

他双手插兜走到窗边,指着地面尽量提高了声音说道。

“六十年代以前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认为,合作理论比非合作理论更为重要。”

“因为合作有利可图,人们为什么要放弃呢?”

“海萨尼教授是促使这种观念变迁产生的博弈论研究者之一,他首先认识到合作机会以非合作博弈形式建模的必要性。”

“由此观点,合作理论即可被视为一个简化形式,需要建立具有更多细节的非合作模型,并在非合作模型构造提供了方法上的突破。”

“1973年,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和乔治·普瑞斯教授,两人一起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动物冲突的逻辑》文章。”

“他们首次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生物演化过程中的竞争行为和选择问题,摒弃了完全理性的假设,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为思想基础~”

“从系统论出发,把群体行为的调整过程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

“这个动态系统具有同时相对性,在其中每个个体的行为及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单独的刻画,可以把从个人行为到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都纳入演化博弈模型中,去构成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模型。。”

(注:同时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里是同时的,但在另一个惯性系里看来却不是同时的。)

“因此它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可以为宏观调控群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大卫抬起头看向导师巴特莱教授,摊开左手无奈的笑道:“我让人找到了约翰·梅纳德·史密斯教授的联系方式,给他留言想要请教一些问题。”

“可他并没有给我回电话,只是让人告诉我。。他正在忙着系统地整理研究成果,准备出版一本名为《眼花与博弈论》(evoionahea)的新作。”

“所以,我只能暂时把他的这些研究统称为演化博弈论(evoiatheory)。”

“嗯。”巴特莱教授皱眉望着地面,点头应了一声。

大卫长吁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根据我对博弈论和演化博弈论的理解,演化博弈论的模型大概有几个特征~”

“第一,以参与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的演化过程,解释群体为何达到以及如何达到这一状态。”

“第二,群体演化既有选择过程,也有突变过程。”

“第三,经群体选择下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演化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现象有所不同,在经济学领域中几乎无法应用。”

“动态演化的概念,要远比静态的概念更加复杂!”

“但我比较认同演化博弈论中提出的~纳什均衡的达到应当是在多次博弈后才能达成!”

“它需要有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也是一种路径依赖。。”

“在有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若某个纳什均衡一定会被采用时,必须存在有某种能够导致每个博弈方都预期到的某个均衡出现的机制。”

“然而,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概念本身却不具有这种机制。”

“因此,当博弈存在多个纳什均衡时,即使假设博弈方都是完全理性的,也无法预测博弈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博弈方只有有限理性,就更难预测博弈的结果了。”

“在演化博弈理论中,均衡的精炼会通过前向归纳法来实现~即参与人根据博弈的历史来选择其未来的行为策略,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所以,若把演化博弈理论中的静态概念与动态过程统一起来,从动态系统某平衡点的任意小邻域内出发的轨线,最终都演化趋向于该平衡点,则称该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这样的动态稳定平衡点,就是演化均衡。”

“如果让我们再结合纳什均衡、眼花稳定策略和演化均衡,研究一下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便可以发现~”

“每一个纳什均衡,其实都是一个动态系统的平衡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