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2/2)

回到家杨兴武把堂妹放下,给每人沏了一碗麦乳精,几个小家伙喝的很是认真,生怕浪费,喝完之后,还舔了舔碗沿。

看的杨兴武一阵心酸。

“想喝的话,下次再来!”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

几个小家伙顿时开心不已。

杨兴武带着几人玩了一会儿,就让堂弟带着去爷爷那边的打麦场。

几人到的时候看到一大家子还在碾打麦子,杨开山家里卖了六亩地青麦穗,还有十亩地需要割,进度要比杨兴武家里慢上不少。

打完麦子,杨兴武帮着堆砌麦秸秆儿,忙活完之后,扬场的时候分成了两堆,不然天黑干不完。

杨春生看到等到父亲和弟弟开始扬场,就带着一家人回去收麦子。

让侄子把车轱辘推过来,安上车架子,这才回了自己家的麦场,开始装麦。

等到麦子收完之后,又去帮父亲干活。

之后的几天就是晒麦子,杨兴武家里的麦子一连晒了四天,杨春生感受了一下麦粒的硬度,觉得差不多了这才把麦子装袋,24袋多的麦子,晒好之后不到22袋了。

晒好麦子之后,杨春生留了两袋最好的小麦,当作麦种,这个时候没有太好的小麦品种,农民都是自己留种,最好的都当作种子留下,这样才能保证来年的丰收!

即便去种子站,也是买些新产品,比如最近两年爆火的“鲁棉一号”,这个棉花是第一个代替进口棉的国产品种。

自三年前荣获国家一等奖之后,就成为了全国各地老百姓们的首选。

剩下的麦子,等到八月份要交公粮,之后才是自家的粮食。

杨春生小心的把麦子放进堂屋里码放好,以便时时看管。

家里的活忙完之后,杨兴武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这两天他就准备返校读书复习了。

回来休养也快有一个月了,再不回学校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在得知杨兴武要回学校后,王招娣拿玻璃瓶给儿子灌满了一瓶酱豆子。

玻璃瓶是儿子输液的瓶子,输完液她拿了回来洗洗准备放东西。

家里的煤油灯也是这样来的,不过煤油灯用的是罐头瓶做的。

这些酱豆足够杨兴武在学校吃一个月了。

刘翠花得知自己孙子要回学校后,当即带着孙春妮,送来一兜子鸡蛋还有不少酱豆窝头过来。

酱豆窝头其实也是酱豆子,把它捏成窝头的样子,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到时可以直接拿来吃,省事又方便。

二奶奶和四奶奶也送来不少鸡蛋过来。

6月14号一大早,杨兴武起床跟着父亲一起去市里。

车上拉的是他的书本,还有行李和不少柴火。

柴火是要交给食堂的,粮食的话,最近忙活农活吃的多,家里粮食也不多了,杨春生打算在市里买粗粮,这才轻装上阵。

临行前王招娣给儿子做了一碗韭菜鸡蛋饺子,吃完饭王招娣拉着杨兴武的手交代道:

“回了学校,学习别太累,能不能考上都是命中注定,娘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这辈子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