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里海的新形势(2/2)

虽然有齐波两国的护持,但也不能将自身安危全都委于他人,总得加强一点武备不是。

一百多年前(16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不想卷进卫拉特蒙古内部的纷争动乱中,同时也为避免被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首领、卫拉特蒙古事实上的盟主巴图尔浑台吉吞并,于是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以及土尔扈特、和硕特和杜尔伯特三部的五万余户牧民踏上了漫漫西征路。

君不见,不论是在古老的东方,还是在广阔的南俄草原,曾经彪悍的游牧骑兵,在面对装备了火炮和火枪的新式军队时,是何等的不堪一击。

车凌端多布大汗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赞成齐国人提出的国家集权主义,将地方领主和部落酋长的权力全部收归“中央”,从而加强自身的权威,做一个真正的王国独裁君主。

刚刚继承汗位未久的车凌端多布大汗恐慌之下,一边征召大量部落战士,以应联军入侵,保卫部落安全,一边派出使者拜会联军指挥官,声言无意与齐国和波斯对抗,只是迫于俄罗斯人的威逼,才不得不派出部落士兵参与作战。

在随后几个月时间里,齐国又向土尔扈特部提供了一笔两万元的无偿援助和五万元的低息贷款,用于土尔扈特人改革内政和修缮王城--作为土尔扈特部的统治中心,阿斯特拉罕其实就是一座土围子圈出的牧民定居点,哪有一点都城的模样。

未几,明显在整个使团起主导地位的齐国人表示,若是土尔扈特部愿意断绝与俄罗斯人的“同盟”关系,转而与齐波两国结盟,那么他们将全力支持土尔扈特部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式的蒙古汗国。

车凌端多布大汗在扎尔固会议(类似满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与诸多王公贵族进行了一番激烈地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暂不理会俄罗斯人的征召,对正在进行的俄瑞战争持观望态度。

但目前而言,在整个里海地区,土尔扈特部以五万帐的实力,也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割据势力,即使无法与波斯萨法维帝国相提并论,也不敢跟俄罗斯人争锋,但多少也能跟四分五裂的哈萨克汗国掰掰腕子。

土尔扈特人很清楚,俄罗斯帝国大概无法一口吃下他们——当然,若是人家下定决心,付出一些代价,也不是吞掉他们。但时间长了的话,就凭他们这三四十万人口,随着俄罗斯人慢慢蚕食,持续削弱,最后肯定是撑不住的。

最过分的是,沙俄大肆征用土尔扈特青壮年参与沙俄对外扩张战争。他们让土尔扈特战士冲在最前线,充当他们的炮灰。大量的土尔扈特部战士在一场场战争中付出了无辜的生命,而这些战争却与部落毫不相干,土尔扈特部的人口开始减少。

这支使团由波斯人和齐国人组成,来此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立即让土尔扈特部表明立场。

你们是继续跟随俄罗斯人冲锋陷阵,充当他们的战争炮灰,还是断绝跟俄罗斯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而成为齐国和波斯两国的同盟伙伴。

你一个人口不过三十来万的游牧部落,在强大的齐国照应下,手指头缝里随便露出一点,都能让你们这些苦哈哈的蒙古人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现在,趁着俄罗斯人内忧外患之际,又有齐国和波斯的大力扶持,那还不赶紧抱个大腿,寻个靠山。

而齐国人将上万件火器半卖半送给土尔扈特人,对他们而言真的是天降横财了。至少,以后在面对俄罗斯人的武力威胁时,可以稍稍挺直腰杆子了。

齐国人提出的内政改革以及建立现代国家政府的一系列建议,虽然得到了车凌端多布大汗的高度重视,但囿于土尔扈特部既有的原始草原部落民主制度,在第一时间就被暂时搁置了。

彼时的额济勒河还没有为俄国所控制,尚未崛起的俄罗斯民族起初与刚刚迁到此处的土尔扈特部还是平等往来,土尔扈特人在额济勒河畔放牧、生活,与世无争。

若是选择前者,屯兵于希尔凡的数万齐波联军不介意翻越高加索山区,攻入土尔扈特部,将你们阖族消灭或者逐出已经栖息繁衍了一百多年的额济勒河流域。

若是选择后者,那么土尔扈特部就将成为齐国和波斯的密切同盟,不仅能获得两国的武力保护,还能得到两国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援。

虽然在这一点上,让波斯人感到一丝尴尬和难堪,但比较好说话的齐国人却支持了他们的选择。

更让土尔扈特部胆寒的是,齐波联军在击破俄军后,一部杀入了土尔扈特部传统放牧地马哈奇卡拉地区,似乎要抄掠里海北岸,入侵土尔扈特部。

要是俄罗斯人被瑞典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实力大损,那自然就无需再搭理他们,我们土尔扈特人扎紧篱笆,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们接受齐国人的意见,以波斯萨法维帝国为其名义上的宗主国,但依旧以传统的藏传佛教为国内的唯一信仰。

跟齐国和波斯人打了几个月的交道,土尔扈特人也逐渐琢磨出味了,别看波斯人竭力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大国姿态,但在许多重大事项上,却处处以齐国人的决定为主,似乎一切安排皆以齐国马首是瞻。

合着,波斯这么一个老大帝国,也是人家齐国的小跟班呀!

既然如此,那只有缓缓图之。

尽管,他们接受的大量火绳枪、燧发枪及青铜火炮,基本上都是齐国人转交的缴获自俄国人的落后装备,但对土尔扈特人来说,绝对是难得的“精良武器”了。

也不知道是联军信了土尔扈特部使者的言语,还是囿于兵力不足的缘故,联军在里海西北地区抄掠数天后,调转兵锋,朝马内奇河中游地区杀去,准备跟顿河流域作战的克里米亚汗国夹击并扫荡残余俄军。

土尔扈特部的近邻——俄罗斯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力一直在呈稳定地上升趋势。即便是当年被波兰人欺凌,被瑞典人暴揍,但其人口、经济、军备都在持续改善,最终得以在彼得一世时期实现强势崛起,称霸波罗的海,国土更是向西扩张了不少。

早在几个月前,便有胆大的居民朝着这座教堂丢石块、扔菜叶子,甚至言语侮辱教堂里的神父。

在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统治时期,对俄罗斯人的压迫和奴役,便使尽各种手段,百般周旋,更是从不承认对俄国的宗主权,而一再表示土尔扈特部只是俄国人的“同盟者”,坚决维持自身的独立性。

不过,土尔扈特部就在这般猥琐发育、艰难求存的时候,近年却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外部危机。

当年,俄罗斯人为了要改变土尔扈特人的宗教信仰,不惜花费巨大资金,“援建”了这座神圣的教堂,希望能将这些愚昧而又野蛮的民族归化为“文明人”。

就在土尔扈特部刚刚松下紧绷的神经,为战争的离去而暗自庆幸不已时,贪婪而残暴的俄罗斯人又派来使者,要求他们再度贡献三千名部落战士,前往莫斯科,抵御入侵的瑞典人。

在农耕文明,财富意味着你拥有多少土地,但在游牧文明,人口才是力量的象征。而由于沙皇的“不恤民力”--当然,沙俄通过此举也不排除消耗人口,以加强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的意图。

想要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就先努力营建王国的都城,将这个尚处于游牧状态的王国的主要人口和资源慢慢往城市里迁移。最好呢,是变成半牧半耕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步褪去游牧民族的愚昧和无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的定居人口也会日益增加,财富和资源也会逐渐增长,当属于王庭的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在齐国和波斯的扶持下,想必阿斯特拉罕王国最终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继而转变为一个现代和文明的国家。

齐国也将籍此将势力延伸至里海北岸,从而巩固和加强齐国于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