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登州倭患(2/5)

陈江宁本想去府官报案,可是这些年来他自己没去外面走动,官府靠着几个儿子越作越回去,年轻人哪里晓得这些人脉关系的用处,吃的还是自己当年打下来的老本,这些年自己陈家的商船经常被劫,去官府去报官人家都报得烦了,官府也不爱搭理自己的事,许多案件就是不了了之,这么小的事情总不能再去动用夏竦的关系?这些年夏竦一直忙于西北的军务,更不能去打扰他,这次有梁川在,不管他能不能解决,把这件事借梁川的口传到夏竦的耳朵里也好!自己为他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他应该不会见死不救吧!

梁川把五十名镖师全部叫上,一行人清一色快马来到登州。

快马一夜未停。

登州自古也是重要的港口,戚继光的武职就是世袭在登州。此时已日五月多,登州海风吹来还有阵阵凉意。

本以为这个千年古港能与清源港相媲美,到了一看压根就是个小渔村,海边的风浪很大,海船只有零星数条海船与梁川停在梁山泊的宝船不相上下,其他的充其量就是清源港那些打渔的人家用的小舢板。这些船舶一艘艘次序混乱,整个港口杂乱无章,远远地望去还有一股股的狼烟肆虐。

逼近海岸线,梁川终于看到了这些倭奴的真面目。

这样胆大妄为的倭人在以海为巢,在岸边用幕布圈起了一个小基地,在海岸线上高高望去,一个剃着髡头的小矮人正坐在椅子上,手着揣着一把小芭蕉扇,身边立着一排装着倭式甲胄的武士,腰间悬着两把细长的倭刀。

错不了当初他在源氏帐下,穿的是源义经的甲胄,佩的也是这样的长刀,这五尺差半寸的身材与高大的山东汉子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倭人的数量还有有点多,附近的州府全都闭紧门户戒严,沿海的居民在收到消息后大部分也都后撤,倭奴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放火烧了几个没有人的小渔村,老百姓撤走时把大部分的金银细软都带走,连根鸭毛也没有给这帮倭人留下。倭人还算有点脑子,渔船他们不会去动,有渔船渔民才会出海,出了海才是他们的天下。

倭人远道而来,没有抢到一个铜板,盛怒之下准备发起更大的进攻。附近的登州府几百年来就跟辽国打仗的时候都没有他们什么事,夷武废驰战备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紧急之下才向京东路水陆转运使报告,请求派兵支援。

宋朝的军备还调令效率可比大明朝的还要落后一百多倍,大宋朝怕地方效仿唐朝割据,又怕武人专横把能收的兵权全部收到了中英,地方的厢兵比衙门里的衙役还差,指望他们去打仗,那不如指望村里的老娘们拿起粪叉子跟倭奴好好打一架!

已经一天一夜了,京东路的兵还没有到。

事实上也不可能到。京东路的治所在大宋龙兴之地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从商丘到到登州也就是今天烟台,相距约八百公里,也就是一千六百里,今天要是加紧的战报能送到宋州都要谢天谢地了。宋州方面收到战报整备一下行伍差不多要一两天,再花三天的功夫要是有夏候渊那急行军的水平差不多能到登州,到那时候整个登州差不多都凉了,倭人早他娘把抢来的金银打好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