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子义,你爹的棺材板还好吗(3/3)

张恒上下打量着太史慈,却是越看越满意,不禁开口笑道:“子义之名,我素有所闻,却不想今日有幸相会,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额……都尉竟然听过在下?”太史慈惊奇道。

张恒笑道:“子义毁章为公,仗义报主,此事声震四海,我亦有幸听闻。”

“都尉谬赞了,在下区区薄名,不值一提。”太史慈连忙谦虚道。

一番寒暄过后,张恒才笑问道:“但不知子义为何会在此,又为何拦住去路?”

闻言,太史慈神色一肃,朗声道:“实不相瞒,在下此来,乃是受人所托,讨伐逆贼董卓!”

说着,太史慈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昔年太史慈为东来郡吏时,郡里与州里不合,每年上报雒阳的奏疏内容常有相互矛盾之处,但雒阳尚书台的处置却以先到者为准。

有一年,州里的奏章先发往雒阳,郡守怕对自己不利,便想知道州里上报的内容。最终太史慈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任务。

太史慈率先赶往洛阳,等州里负责上报的官吏到了之后,太史慈便冒充雒阳官员,要求查看奏章。州里的官吏不知有诈,便拿了出来,太史慈却当场拔刀毁之。

州里的官吏大怒,要捉拿太史慈,可太史慈却表示,我毁坏奏章的确有罪,但你保管不力,也难逃罪责。为今之计,不如咱们一起逃亡,免遭牢狱之灾。

事已至此,州里的官吏无可奈何,只得同太史慈一起逃亡。但太史慈却连夜赶回了郡里,把此事禀报郡守。

太史慈成功完成任务,自然名声大噪,却也得罪了当时的州官,无奈之下只好逃亡辽东避祸。

去年董卓入京,准备废立天子,当时除了卢植反对之外,还有一个愣头青表示不服,那人就是孔融。

作为孔老二的直系后代,孔融对自家的典故当然烂熟于心,便数次以圣人之言与董卓激烈辩论,气得董卓大发雷霆,却无可奈何。

当时的董卓还想和世家合作,自然不能杀孔融,但喷又喷不过,便授意尚书台拜孔融为北海相。

黄巾之乱虽然在数年前就被基本平定,此时的华夏大地上犹有黄巾残党,其中以青州最甚。董卓此举,就是想借黄巾余党的手干掉孔融,就算干不掉也没关系,至少不用听这家伙在自己面前哔哔了。

孔融到青州北海上任后,听闻了太史慈的事迹,十分欣赏,多次派人去慰问照看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归家之后,十分感动,便去拜见孔融。

恰逢诸侯讨董,孔融治下的北海虽然乱,但他还是想出兵讨董,于是太史慈再度拿出了自己毛遂自荐的看家本领,自告奋勇要替孔融前来会盟讨董。

孔融大喜,当即调拨七百人交给太史慈,让他前来。

兵马虽然少了些,但已是颇为不易,要知道此时的孔融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听完事情的经过,张恒笑着点了点头,心道这太史慈不仅是位勇将,更是个义士,若能将其从孔融那挖过来,岂不是一大乐事。

不过应该不大容易,毕竟孔融对太史慈母亲有恩……

想到这里,张恒忽然发现了一个华点。

看太史慈的相貌,应该在二十二三岁左右。而这时代普遍成婚较早,男子十六,女子十四。

也就是说,如果太史慈是家中长子的话,那他母亲最多也就三十六七岁,按照后世的观念,那就是个成熟的大姐姐,而且还是寡妇。

而孔融今年也才不到四十岁……

嘶!

子义,你确定孔融照顾你母亲是因为欣赏你?

你爹的棺材板没变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