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袁绍的手段(1/2)

渤海郡治所,南皮县。

当初选择渤海为根据地,袁绍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渤海郡地处大汉最东,濒临渤海,周边并无强敌环伺。而且它与冀州治所魏郡相隔甚远,也可以保证袁绍尚且弱小时,不被韩馥所忌惮。

再者,渤海郡虽地处偏远,但它却一点也不荒凉。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块地界水产丰富,更有交通要道和各个渡口,百姓极容易自给自足。

别的不说,单单人口,渤海郡就有一百多万人,比治所魏郡还要多上一倍。

不仅冀州,就算放眼整个天下,除了汝南和南阳这种怪物级别的郡国,超过百万人的大郡,也不过一手之数。

之所以袁绍能快速发展,除了他自身能力和四世三公的名头之外,这块地盘也给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去年扎根渤海,下半年他又趁着青州动乱,出兵向南进发,夺了齐国、乐安、济南、平原四个郡国,说是把大半个青州都握在了手中。

袁绍出兵的时间,恰好和徐州出兵青州的时间差不多。

张恒当然想遏制袁绍的发展,怎奈当时的实力不允许,而袁绍当时还占据着讨董的大义名分,让徐州不好下手。

便只能收了百万黄巾,拿了东莱、北海二郡,而将西面四个郡国都让给了他。

所以说,如今的袁绍,绝不只是占据一郡的小诸侯。

恰恰相反,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统合,袁绍的实力已经不比徐州弱多少。

虽说今年拿下冀州的战略被徐州阻挠,颜良有大败于张辽之手,但袁绍并未伤筋动骨。反而在蛰伏数月之后,他的实力更胜往昔。

手里有了些家底,袁绍自然不甘心继续窝在渤海周围这块地方。

毕竟,他的志向还要伸张,理想还要实现。

可放眼全天下,哪里才是合适的破局点呢?

本来冀州是最为合适的大本营,可经过上半年一役,已经与韩馥撕破了脸,再想和平获取这块地盘已经不可能。

徐州还有驻军在那儿,真要出兵攻打,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可是除了冀州之外,自己又该往何处去?

北边的幽州?

且不说公孙瓒野心勃勃,未必会允许自己踏足幽州。就说幽州地广人稀,虽有战略价值,但对于扩充实力,并没有多少帮助。

南边的徐州?

别开玩笑了!

刘备的强大,已经是全天下有目共睹。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袁绍可不想和徐州全面开战。

那就只剩一个地方了,西南边的兖州!

对于这些日子兖州的战况,袁绍其实是高度关注的。

想不关注也不行啊,从上半年开始,张邈和袁遗就一封封求救信往自己这边送。

对此,袁绍也不能视而不见,可又没拿定主意,便只派人找到了曹操和王匡,请他嗯加入兖州战场,自己再伺机而动。

可就在最近,袁绍又收到了刘岱大败的消息。

对此,袁绍可谓心情复杂。

按理说同为盟友,张邈联军占尽优势,袁绍应该高兴才是,可他却失去了插足兖州之争的借口。

这种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的想法,让袁绍内心极为矛盾。

这时,麾下谋士逢纪看出了袁绍的想法,开口劝谏了一句,却让袁绍瞬间转忧为喜。

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刘玄德对兖州也觊觎已久,断不会让张孟卓独占鳌头。主公可静静等待,同时积极整军备战,只待张邈的下一封求救信抵达,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兖州。

袁绍这才恍然大悟,对于逢纪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

信件的内容也很简单,请公孙瓒再次出兵冀州。

既然要插足兖州之争,就免不了再和刘备来一场正面较量。

如此,广邀盟友就很有必要了。

对于公孙瓒,袁绍也没抱太大希望,只要他拖住冀州的军队,不让张辽和韩馥有机会南下支援刘备就行。

不得不说,真论起大方向的战略,袁绍可谓无比精明。

数日之后,公孙瓒的回信来了。

洋洋洒洒数千言,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意思——我有什么好处?

公孙瓒毕竟不像袁绍这般家底殷实,上次冀州一战他损兵折将,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呢。

眼下即将入冬,这时候出兵,代价不可谓不重。

袁绍当场回信表示:你此次出兵,粮草我管了,并且拿下的地盘全都归你,我一点都不要!

公孙瓒表示:这不废话吗,我打下来的地盘当然归我。至于粮草,你想插足兖州之争才请我出兵,管饭是最基本的好吧!

袁绍再度回信:我南下攻打兖州,势必会引起刘备的警惕。我吸引了大部分火力,冀州必然防备松弛,你攻打起来岂不是易如反掌。

大概粮草实在撑不住了,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之后,公孙瓒终于被说服了,答应再度出兵南下,去啃张辽这块硬骨头。

而袁绍这边,这两天他又收到了一封书信。

看完之后,袁绍忍不住拍案而起,仰天大笑起来。

这一举动,立刻引来的麾下众人的注意。

与袁绍关系最好的许攸当即起身拱手道:“主公,不知是何喜事?”

说起许攸,也是一个妙人。

论才学,他不是袁绍麾下最高的。

论智谋,他也不是袁绍麾下最强的。

但他年少时便和袁绍、曹操交好,彼此互为奔走之友。去年袁绍出奔冀州之时,他第一个响应跟随,是为最初的班底。

再加上其人说话劝谏极为委婉,因此深得袁绍宠信,是为麾下众谋士之首。

见许攸发问,袁绍忍不住捋须笑道:“子远有所不知,此番还真被元图说中了,张孟卓派人求救来了!”

说话间,袁绍将手中书信递了过去。

闻言,一旁的逢纪虽然还没看到书信,却面露喜色,心中甚为得意。

许攸赶紧接过书信,看了一会之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大业可期矣!”许攸对袁绍拱手大笑道。

闻言,正在得意的逢纪忍不住瞥了许攸一眼,心中带着一丝不屑。

溜须拍马之辈!

“子远,可否将书信与我等一观?”逢纪开口对许攸笑道。

“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