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干脆见到谁看过来,就打招呼,请人吃茶点。

至于吃不吃是别人的事,做姿态还是要做足的。

能到书院读书的学子最低也是秀才身份,所以对孙山的到来相当客气,大家相互聊了几句,粗略地介绍情况,吃了一块小点心,相互告别了。

来来往往的学子中,孙山还真找到老乡,来自端州的钱鹰扬,二十岁,也是前不久到岳麓书院求学。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孙山和钱皓然都显得比较激动,而且两人还是讲广府话,虽然音调不一样,但沟通比官话更容易。

钱鹰扬惊讶地说:“孙兄,你也是泰启三十六年的秀才?哎呦,好巧,我也是。”

孙山跟钱鹰扬聊着聊着,就聊到两人是哪一届的秀才。

结果发现大家是同一届考上秀才的,一个在漳州府秀才,一个端州府秀才。

哎呦,这可是缘分。妙不可言的缘分。

大家间接地同一个座师,也就是性子刚正不阿的学政大人卫元熙。

钱鹰扬是端州府本地人,一直在云谷书院读书,去年乡试落榜后,就到岳麓书院求学。

钱鹰扬好奇地问:“孙兄,你也是乡试落榜后,来岳麓书院的?”

眼睛雪亮亮地看着孙山,好想他说是,如果这么一来,大家就更有缘分了。

孙山摇了摇头说:“我不是,我去年未参加乡试。”

随后孙山解释他因为身体不适没办法参加。

钱鹰扬安慰地说:“孙兄,不进场也好,像我进城了,还不是落榜,哈哈哈。”

孙山赫然一笑说:“钱兄,莫说丧气的话,去年虽然落榜,但取得乡试经验,下次乡试肯定会上一层楼的。”

孙山听到钱鹰扬说云谷书院,立即想起舍友柳文唤正在云谷书院求学,又跟鹰扬然聊了这件事。

这么一来大家的羁绊更深了,能聊的话题更多了。

都说认识十个人,就能认识所有人,看来这句话是正确的,兜兜转转,大家都有相关联的人。

钱鹰扬热情地说:“孙兄,等过两天休沐,我带你认识我们广南的师兄,嘿嘿,我们这边有个广南学子会。就是广南籍学子聚在一起的学会。在这里我们能及时了解我们广南的情况以及书院的情况”

孙山认真地听钱鹰扬解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