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攘外必先安内(2/4)

曾经光武帝着人向河西发布了一份诏令,大意是向河西之地陈述厉害,其意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河西的处境,见识之高实乃当世罕见。这令以窦融为代表的河西统治者无不叹服。于是乎,窦融欣然向光武帝回书一封,其间言道:

“臣融虽无识,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岂可背真旧之主,事奸伪之人;废忠贞之节,为倾覆之事;弃已成之基,求无冀之利。此三者虽问狂夫,犹知去就,而臣独何以用心!”

最终使得河西之争尘埃落定。窦融崛起战乱之中,以豪爽侠义出名。后来他封爵王侯,担当卿相,却开始邀功求权。而等到他位极人臣,又辞官远宠,一副恭顺小心的样子。随遇而安,和光同尘,知进知退,窦融是多么聪明!

唯一不足之处在于,他不善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结果子孙多不法。在那个纷争动荡的世间,汉明帝为求皇权之稳固,不惜极力削弱功臣外戚的权柄。最终,窦融之兄及子侄或身死狱中,或囿于围城之中,无一善终。

无独有偶,汉明帝在对待外戚的刚猛上,在自己的母亲一系亲戚中也显现出来,例如太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的儿子,即驸马阴丰,杀了公主,明帝不为其母所动,依然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自杀。

杀梁松、败窦氏、斩阴丰,这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便仿佛成为一张掌控功臣外戚的大网,为汉明帝王朝的江山稳固奠定了基础。但也有人评价,这一举措使得人人自危,上下难以一心,所以依照刘庄的才略,当时应该出现的更加清明的政局却始终若隐若现,殊为憾事。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其功过尚且难以定论。

此时此刻,刘英意欲夺取天下的野心已经被人揭发,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刘英刚刚到丹阳郡,皇帝使者便已经上门,以便在询问刘英的过程中搜集其罪证,刘英知道,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听闻目前刘庄正在紧锣密鼓地命令相关官员严厉拷问自己的属下,加紧对自己宫殿的搜查,以便一网打尽。刘英知道大势已去,为了不连累母亲,只得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说刘荆谋反尚且有人相信,何以刘英也会生出此等举动?

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四月,楚王刘英封地上的一名叫燕广的人前来向刘庄告发,言之凿凿地说刘英有“君王之志”。其中还特别提到刘英与方士秘密制作金龟、玉鹤,并在上面刻了文字,准备将其埋藏在某地,继而再有意让人挖出。燕广解释说,刘英此举大有意图,旨在妖言惑众,制造混乱,为他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做舆论准备。燕广甚至还列出了一些名单,并且照名单所示,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都是刘英的同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