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 7 章(2/3)

人都是需要别人认可的,小孩子更是如此。

第二天霍善就吃上了霍小白辛苦脱壳后磨出来的白面。

家里的肥母鸡也换了新口味的鸡粮:麦麸拌野菜。

霍善摸着小肚皮,看老母鸡在篱笆围栏里头咯咯叫。

美滴很,美滴很。

得知李长生为霍善备了许多白面,李时珍摸着胡子给霍善讲解一些治病小妙招:【你可知道面食也可以当药来治病?】

霍善听后顿时来了兴致。

面食可是他的最爱!

吃面食还能治病的吗?

李时珍道:【最有名的面食传说要数和仲景前辈有关的‘饺饵’。】

【相传仲景前辈从长沙归乡,见到乡人们耳朵冻得溃烂,便买了许多辛味药材与羊肉一起熬了锅汤药,而后又将肉和药草捞起来剁碎包在面皮里一并煮熟——这便是‘饺饵’了。】

【仲景前辈把饺饵连着汤药分给穷苦的乡人吃掉,那个冬天他的家乡再也没有人被冻坏耳朵了!】

张仲景:【………】

张仲景不小心捻掉了自己几根胡子。

华佗笑呵呵地说道:【看来仲景兄这个长沙太守可谓是富得流油啊。】

众所周知,明代小说是华夏文学史上一颗明珠,这也导致李时珍这个明朝人掌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许多东西到底是好事者编的还是真正发生过的已经难以确定了。

反正到了明朝,张仲景已经普遍被称为“张长沙”,据传他在担任长沙太守期间,曾经在官衙中给人看病。于是本来官员在官衙办公才叫做坐堂,后世也将大夫坐镇医馆给人看病称为“坐堂”。

至于这些传说故事有几分真几分假,就只有说的人自己知道了。

毕竟张仲景本人又不晓得后世到底是怎么编排他的。

哦不对,现在他晓得了。

须知东汉末年灾害连连,粮食短缺是常有的事,面食这么精细的东西连富贵人家都不会顿顿吃,想拿来大面积派发着实不容易。所以这又是面皮又是羊肉的,张仲景也不确定自己当完长沙太守以后发不发得起。

现在他们的共同目的是要引起霍善的学医兴趣,张仲景也没辩驳李时珍的话。

霍善才三四岁,哪里会计算成本,他听完饺饵的做法和功效以后便想到冬天自己耳朵挨冻的感觉。

吃饺饵,不冻耳朵!

霍善眼睛亮了起来。

李时珍见自己的办法奏效,又给他讲了几种能当药来吃的馄饨。

比如腹泻可以用白扁豆花和猪里脊肉做馅。

比如脾胃弱乏可以用黄母鸡肉做馅。

这些馄饨又好吃又能治病,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时珍循循善诱:【这些都记在我整理的《本草纲目》里头,你有空可以看看。】

霍善连连点头,二话不说跑回家问李长生:“师父,你会做饺饵吗?你会做馄饨吗?”

李长生:“………”

这都是什么东西?

许多吃法哪怕已经存在,与后世的叫法还是不一样的,何况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白面,哪里能琢磨出什么吃法?所以大伙哪怕拿到了白面,顶多也就拿来做个饼,蒸出来的叫蒸饼,煮出来的叫汤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