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拱立威(1/2)

“汝贞兄,怎么了?”谭纶叫着胡宗宪的字。

胡宗宪脸色惨白地答道:“文长先生从京里来信,说这些日子,京里局势波诡云谲。”

“有人在弹劾汝贞兄?”

“是的。一窝蜂地弹劾我,有说我纵兵扰民,侵吞粮饷,有说我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谭纶听得心惊肉跳,这是往死里下手啊。

“他们不知道汝贞兄正在全力以赴地剿除东南倭患吗?”

“知道又如何?在他们眼里,我是严党残余。我不除,意味着严党没有被彻底打倒,天理大义没有得到声张。”

“糊涂!”谭纶怒斥道,“汝贞兄身系东南剿倭大业,岂能如此因人废事!”

“子理兄,在他们眼里。倭患只是芥藓之疾,我这样的严党才是心腹大患。内患一除,外疾手到擒来。”

“说什么屁话!”谭纶也怒了,“芥藓之疾?东南地方,千万百姓受倭患祸乱了二十多年,水深火热,在他们眼里只是无痛无痒的芥藓之疾?

党争,党同伐异,这些喊着天下大同,口口声声为天下黎民的士子清流,心里却是党争啊!”

胡宗宪放下书信,默然无语,缓缓地椅子上坐下。

“汝贞兄,文长先生有说,到底是谁在幕后指使攻讦你?”

“徐存斋徐阁老。”

“他!”谭纶有些想不通,“徐阁老一向深明大义,公忠体国。他又是松江世家大户,族人乡亲深受倭患之苦,怎么还会轻妄指使御史弹劾汝贞兄?”

胡宗宪苦笑地答道:“南直隶和浙江的倭患被肃除,对徐阁老来说,已经功德圆满。我要执意剿除福建倭患,对他来说,反倒不美了。”

“怎么不美了?”

“徐阁老族人乡亲,多与浙江海商有往来。在大明东南,海商势力最大的就两股,一是浙江海商,二是福建海商,互为竞争,此消彼长。

现在浙江太平了,福建不太平,对于浙江海商而言,岂不是大好事。”

谭纶气得脸色发紫,“为一私利而轻废国事,岂是阁老辅政所为?”

“徐阁老出身松江世家,家族亲眷错综复杂,被亲情羁绊,又不止他一人。何况徐阁老与严阁老明争暗斗多年,深知严阁老的根基在哪里。

一是严世蕃严东楼,二是胡某为首的这些人。现在严世蕃被斥贬,徐阁老自然把矛头对准我。他已经跟严阁老撕破脸皮,当然要斩草除根,免除后患。”

谭纶气得握紧双拳,浑身微微颤抖,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荒谬,荒谬啊!”

胡宗宪无可奈何地答道:“荒谬?胡某反倒觉得一点都不荒谬。”

“那文长先生有说在京城里想办法吗?”

胡宗宪目光一闪,“文长先生说,世子向皇上建言,把严阁老从江西召回京师,敲打了徐阁老一番。”

“敲打?”谭纶一愣,随即追问,“那徐阁老收手了?”

“收手了。可是高新郑(高拱)又接上,指使他的党羽门生,疯了一般上奏章弹劾我,拿我当严阁老严东楼了,不置我于死地誓不甘休啊!”

“高新郑?”谭纶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是裕王府侍讲,世子殿下反倒不好出手了。”

“文长先生来信说,前些日子,皇上下诏,高新郑补入内阁,参预机务。”

“什么!”谭纶差点跳起来了。

皇上这是在褒奖高拱吗?

难道他对胡宗宪有什么看法了?

一旦皇上对胡宗宪有了什么看法,怪罪于他,那福建、广东的倭患剿除,就缺了一员总领各方、主持大局的人物,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胡宗宪又说了一件事:“文长先生来信说,李石麓(李春芳)也被皇上下诏,补入内阁,参预机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