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安伊娜(1/4)

柳绿烨看着如歆离开的身影,“人生有所追求,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些动西就暂时不得不放下了。生活本就不易啊!”

是的,生活本就不易,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还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吧,平和闲适也挺美好!

沈耀金坐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

他的助理丰平朔拿着一份名单站在门外,他举手敲了敲门。

沈耀金抬头起头来,门外又传来敲门声,“进来。”

丰平朔拿着名单进来,“董事长,我回来了。”

沈耀金:“有什么结果吗?”

丰平朔把名单递给沈耀金:“这是贫困户名单,我都落实了。”

沈耀金:“好的。我周末抽时间去一趟。”

丰平朔:“董事长,你是要亲自下乡?”

沈耀金:“看情况。”

丰平朔:“我知道,董事长这是要和夫人一起去。”

“好了,去准备物资吧。”沈耀金递给丰平朔一张清单,上面罗列了各种生活用品。

丰平朔接过清单,“董事长,你这次带孩子们过去吗?”

沈耀金点点头;“带的,两个高中生,两个小学生。你顺便帮他们买点合适的东西吧。”

丰平朔:“好的。”

沈耀金正要下班,梁越碧却来了,“沈耀金,我想周末跟你们一起下乡。”

沈耀金:“可以的,物资我已经买好了,你跟海心加入就可以。”

梁越碧:“我也派人去买了。”

沈耀金:“你跑来就问我这事吗?”

梁越碧:“不是。我还想知道,你这公司做到如今这程度,你是怎么经营的?”

沈耀金:“讨论这个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吧。企业文化,个人素质、能力,总之,你得慢慢学习了,你跟我来。”

沈耀金带着梁越碧来到一间书房,书架上的书非常多,码得整整齐齐,“你看看这些书,相信对你有用。”

梁越碧看到眼前书架上的书,不禁惊叹:“这么多,你都看过?”

沈耀金:“是的,我都看过,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金屋和玉都不是寻常品啊!”

梁越碧:“说得有道理。《企业管理》《成功之路》《经营者》……我想这些书我是可以看看的。”

沈耀金:“你看上那本就拿吧,看完放回来就可以。”

“好的。看来,你这位姐夫,可是我的良师益友。”梁越碧说完,在书架上看看,拿了几本书。

沈耀金:“你看书最好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看完,这样比较有次序,书架上的书都是一系列一系列摆放的不容易弄乱。”

“好的。”梁越碧把书放回原位,在书架上重新拿了几本。

如歆和蓝海心在酒店里看装修,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蓝海心拿着装修图纸,如歆看着已经完成的部分,装修的风格和图纸上如出一辙。她便从这一间走到那一间,甚是满意。

蓝海心紧紧跟在她的身后:“姐姐,这图纸是你的作品,我是按照图纸上的来检查他们是否做得到位,具体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还得跟我说,因为有些地方我怕检查时有疏漏。”

如歆看着蓝海心认真小心的样子,“妹妹,不必要紧张,你的工作态度已经很严谨了,相信你能做好!”

如歆和蓝海心在酒店里巡查,把每一个地方都检查了,对于酒店的整改工程,就目前已经完成的部分,如歆还是比较满意的。

蓝海心看着姐姐工作时候这么认真,一丝不苟,她心里佩服,“姐姐,你做事情,让人放心。”

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转眼三个小时过去了。如歆和蓝海心从酒店出来,驱车准备去下一个酒店。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周六这一天,沈耀金,如歆带着两个孩子,梁越碧,蓝海心,殷华云和林韵、威林一起到乡下扶贫。乡下道路弯弯绕绕,路旁绿树成荫,远处群山此起彼伏,飒飒山风送来清新的空气,闻着这清新的空气,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在一处山坳,拉起了一条长长的鲜红的横幅,横幅上醒目地写着:爱心送给你们,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终于到达目的地,志愿者把几辆车上的物资从车上往下搬,再把它们整整齐齐的分门别类的堆放在一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是事先接到通知赶来的村民。

沈耀金、如歆带着沈力鸿和沈飞雁一组,梁越碧和蓝海心一组,殷华云和林韵、林威一组,向群众分发生活用品。

拿到生活用品的人们离开了长长的队伍,领物品的人们渐渐少了。等生活用品分发完,大家排好队伍,拍几张照片留念。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也许,有能力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孩子们耳目一新,下乡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感受,最开心的是他们了。

村民们陆陆续续离去,沈耀金他们也准备返程,这时候走来一位老妇人,她拄着拐杖,走得很慢,如歆赶紧上前扶住她,“老奶奶,你是现在才来的吗?”

老奶奶:“是的,我腿不便,虽然很早就出发,可是还是来迟了。”老奶奶有点惋惜地说,“本想领点救济品,没想到来迟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沈耀金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元,递给老奶奶:“老奶奶,你不容易,这点钱给你做伙食费吧!”

老奶奶看了看沈耀金:“我要的是大米,花生油,洗衣粉之类的,你给我钱,我这腿,上街太远我去不到买不了啊!”

沈耀金:“老奶奶,那你把地址给我,明天我派人给您送去。”

老奶奶说了详细地址,沈耀金拿出纸笔,记了下来,“老奶奶,你先回去吧,明天您会看到生活用品的。”

老奶奶一再道谢,迈着蹒跚的脚步往来时的路走去。

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返程。

此时的他们,心里感到很幸福:因为,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很久没有到偏僻的村落间走走了。今天从一条小路经过,看见一户人家门前正在做法事。几个穿着法衣的老人围着几盆香火在转悠。

我很好奇,于是停下了脚步。只听得一位妇女说:“老人已经80多岁了,在这里是属于年纪大的老人,是自然老去!”

另一位妇女不这么认为,“你知道什么,老人去年身体还很硬朗着呢。今年年初,她儿子出车祸死了,她这心里难受,活着没有指望,整天阴着脸,抑郁着呢,也跟着去了。”

“那她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吗?”

“没有,他们是母子,虽然她催得紧,但是她儿子一直没有结婚,也就没有孙子。”

“那就是母子二人,儿子先去世,做母亲的看不到未来了,抑郁成疾,也跟着去了。”

“差不多就这意思吧。这场法事,是我们族里人大家出钱给老人请来的,她的身后事只能够同姓人大家一起凑钱来帮她料理了。”

“去世了,也没有个人送终,也是可怜。”

人们纷纷叹息此人命运多舛。做法事的口里咿咿呀呀唱着什么,我们也听不懂,“既然都没有后人了,为何还要做法事?”

“人们为了超度亡灵啊。”

“我们这村子,邻里间关系很和谐的。但凡哪一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来帮忙。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族里管事的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所以,老奶奶的身后事,我们会办得妥妥帖帖!”

“大家都是乡邻,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那家那户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只要开口,大家都来帮忙,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我听着大家聊天,心里很佩服这些乡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实例我见的并不多,如今,在这偏僻乡村,见识了这里的人民民风淳朴。

谁说不能“四海之内皆兄弟”呢,这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