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仙门篇 第80章 封印(上)(2/3)

稷下学宫。

这些年宋国势头正猛,尤其是那个儒剑宋之问,年纪轻轻,修为已经到了天尊境巅峰,距离贤者境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如果只是修为也就罢了,关键是此人是个通才,文武双全,施令治国,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人还长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睢阳城里,只要是宋之问出门,那绝对是十里围观,夹道里三层外三层全都是人。

这还不算完,最要命的是这儒剑宋之问正值青年,还未婚配,甚至连一纸婚约都没有。

如此良人,怎能不让人疯狂?

儒剑宋之问的名声在宋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些个大家闺秀,一个个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挤破脑袋想跟这位儒剑见上一面,哪怕是说上一句话。

可惜这位宋国的儒剑生性凉薄,人送外号“芳心纵火犯,管杀不管埋”。

如此人物,稷下学宫哪里敢随手打发?

宋郑两国开战,以郑国如今的局面,内战还没打明白,对手又是鼎鼎大名的儒剑宋之问,那是妥妥的被收拾。

而郑国被收拾,宋国坐大,齐国就会和郑国直接接壤。

比起如今七大国里风头正盛的宋国,一个被齐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郑国,更符合齐王的胃口。

所以宋郑之战,在齐国来看,不能打。

齐国认为不能打,就是稷下学宫认为不能打。

与道门不同,儒门讲究入世修行,而非出世。

滚滚红尘,天下局势,在儒生眼里,就是一副浩大的棋局。小人以人为棋子,大人窃国,以一国为棋子,圣人窃道,以天下命数为棋子。

齐国与稷下学宫,就像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稷下七贤为首的学宫儒生崇尚王道,走的是齐国统御六国,成为北境主宰,却依然存六国国脉,不兴兵杀之道。

内外宾服是为王。

所以宋国要与郑国开战,想要直接刨了郑国的祖坟,把老郑王郑灵公从坟里揪出来鞭尸。

这种行为,是儒门所不耻的。

稷下学宫介入两国政交,想要通过宋之问解决问题。可稷下学宫的老先生袁天罡没想到那小子是个油盐不进的主,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他从头到尾只说一句话:

“我听君上的。”

作为稷下学宫七贤者之一,老先生走遍天下,以雄辩著称,但凡论战,除了云海仙门那个蛮不讲理的断罪峰峰主冥阳子,他就从来没输过。

就是佛门的那帮得道高僧,在袁天罡手下,也走不下十个回合。可在宋之问这小子那,老先生可谓是鼻子都快气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