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 将军家事(2/4)

在葬礼上,由那位亲自领读了将军在战前所书写的两封信,一封为告全体官兵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另一封却是写给自己的部下,时任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志安:“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听唐刀说的好笑,17岁的少女丧父的悲戚被冲淡不少,圆圆的眼中涌起笑意。

没成想,此一别,就是永远,17岁的她,在这天永远没了父亲。

从两封信中已然看出,将军在此战之前便已抱有死战之意,当场之军民无不掩面而泣,但台下军民更知道,当下更为悲戚的当为张家二子一女。

最终,17岁的少女听从唐刀的建议,在一个月后带着张氏家族中同龄几人陪着母亲远赴海外治疗。

将军遗孀在得到最好的治疗后病况本已有所好转,却因为丈夫牺牲心病难医,一年半后病逝于海外。

为什么历史将汪逆牢牢的钉在耻辱柱上,犹如大宋朝的秦桧夫妻在岳武穆的墓前一跪就是800年而不得人恕,那都是因为他们,一个民族就差一点儿跌落万丈深渊。

在中国战争结束后的前一个月,在洛克菲勒公司的帮助下,怀抱着母亲遗骨返回中国,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于梅花山,完成了母亲心愿。

最小的卫国,唐刀的记忆中他会和那些将领之子们在抗战胜利后送到毛熊国去学习,这次有他在八十集团军中的影响力,父亲的名望和他这个还活着的小叔叔罩着他,未来的他也绝不会差。

“唐叔,实在抱歉,家母病重在医院,为怕加重她病情,至今还未敢告诉她父亲战死噩耗,故不能.”张家长子已经30,虽未继承将军之雄伟身材,但也是谦逊有礼,一看就受过良好教育。

少女心中一直有个极为难过的坎,她认为父亲之死就是因为火炮不利,导致被日寇切断退路,她要为中国造出令敌人胆寒的火炮。

每个人的人生,都希望活出属于自己的,但其实有些潮湿,一直都存在着的,哪怕有足够漫长的人生去疗愈!

在将军葬礼这一天,日军破天荒的没来骚扰,不是因为他们什么良心发现,也不是山城做好了倾尽全力还击的准备,而是唐刀率领的两个防空连隐忍到极致才爆发的那一击,真的是把驻扎于江汉机场的日本海军航空队给打残了。

总共就来了16架零式战机,一天之内就被生生干下一半,剩余的8架战机飞行员也再无先前自信心满满的气势,认为中国人已经获得米国最新战机的情况下,仅他们8架战机,实在无能卫护轰炸机编队的安全。

幸好,政府和军队也做了预案,在各路口设置了警戒部队和路障,向赶来为将军送行的民众进行说明和劝返,若是再进入哪个地区,不用日本人丢炸弹,自己人都能把人给生生挤死。

站在那里已年愈百岁老妇人,或许她已经浑浊的目光中,尽是80年前父亲消失于暮色的背影吧!

而9岁的幼童,却因为父亲和猛然闯进他视野里英武不凡的小叔叔,以及那个由两位糙汉手工打制的野猫战斗机,拥有了一个军人和飞天梦。

一个受过严格教育的工学博士,对于当时极度缺乏人才的中国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但少女和家族中人却因为太平洋战争彻底爆发空中航道和海运彻底关闭,不得不在米国滞留,于是选择了长达8年的求学之路,在米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