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师旅帅的造化(2/4)

赵可变忙得脚不沾地,这边功还没录完,就又来新活儿,差点被气死。

好在刘狮子也没为难兵衙,组建一个旅所需要的军官数目,已经不是赵可变能决定的事了。

刘承宗当即集结整个虎贲营,宣布营内千总以下各级军官、士兵,统统官升一级。

随后将他们三人编组,划至高应登麾下,协助其进行野战旅的编成工作。

高应登的第一野战旅用不了这么多人,整个旅共需军官一千三百余人,单是李鸿嗣的奇兵营就需要三百九十九人。

而虎贲营,刚好能扩编三个旅。

随着刘承宗的宣布,整个虎贲营一时间欢天喜地,那些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帅府军官都好像如获新生。

虎贲营本来就是刘承宗的军官团,不论士兵还是军官,进入虎贲营对每个人来说都象征着非凡的荣誉。

但这是元帅府尚未进入虎贲营的士兵,对虎贲营的感觉。

而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个营如同被诅咒的炼狱。

太熬人了。

这么说吧,营内最早一批虎贲兵和军官,早在崇祯六年五月的青海大战结束,就进来了。

在此期间,除了正常的军队军官损失补充,其中绝大多数军官、士兵,都已经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五个月的学习。

实际上在虎贲营设立之初,刘承宗定下的规矩是由两个半年、一个一年组成的三个学期,一共两年。

而且还不是让人一次学完的。

第一个半年,主要是让农民军、募兵、营兵出身的立功士兵,进行号令队列、军法条例、开蒙识字和器械兵器的培训,将之培养为合格的什长。

原则上立功的士兵完成这一步学习,就可以升官归队,当什长去了。

但元帅军没有那么多空余的军官位置,所以他们当中除了少数幸运儿,大部分人都只能被迫进行第二期训练。

第二个半年,则是为了让立功的什长、管队,进一步精进武艺弓马、号令阵型、兵甲管理、士兵赏罚和人员管理的技术,同时还有教练士兵的能力,目的是培养他们出去升官当百总。

结果自然显而易见,元帅府也没那么多百总的位置。

他们又被迫进行了第三期培训。

严格来说,这一年才是真正的武将培训,并不涉及兵器、武艺、弓马、枪炮的学习,全是兵阵优劣、战术战法、天时地利、兵法韬略,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实地观战和讨论。

目的就是培养把总、千总,或者说就是武将。

因为千总其实就是正常人、在正常环境、根据正常际遇,依靠绝佳的武艺学识、兵法韬略等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武职天花板。

毕竟到这个时候,对下,间接管理的下属要做好实际工作;对上,作为营级编制的一部分要完成上级部署;在中间,还要考验随时随地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决策能力。

每一个能完全胜任这一职位的人,都拥有成为将军的能力和潜质。

只不过营参将与更高的官职,至少在刘承宗的角度上,人选任命的考虑非常复杂,军事才能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虎贲营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刘承宗手上,极为强大的军事人才储备。

只不过这个人才储备池必须尽快排空,否则军官们的不满情绪会日益严重。

这次整编野战旅,刚好给了刘狮子一个排空储备池的机会。

四千军官一日之间官升一级,立刻以极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