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心境之别(3/4)

在勋贵们的核心决策圈里,团营总督副总督的职位无疑是最具有含金量的。

团营作为京营中的主力军队,拥有近十二万兵马,是大明朝京城内外二十多万军队的核心力量。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十二团营虽名义上受兵部节制,按照正常的程序,兵部掌调兵之权,总督侯爷们只领军听命。也就是说,团营总督张懋也得听兵部尚书的调遣。但事实可并非如此。

团营作为守卫京城最为核心的力量,之所以让勋贵们执掌,便是因为勋贵们和皇族是利益共同体,是绝对可以信任的。团营的领军将领们只听命于一个人,那便是皇上。这虽然不合规程,但这确实铁铮铮的事实。兵部最多也就是在钱税武器装备上指手画脚一番。在调兵出兵的事情上,那是需要张懋等人的点头的。

紧急之时,张懋甚至有自主调兵之权,而无需兵部的许可。这个权力便来自于皇帝的绝对信任,来自于勋贵们自身的特殊地位,来自于属于他们的特权。

团营副总督常设两席,协助总督统领团营军务。十二万团营兵马,总督之下只有两名副总督,其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张延龄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这个副总督必然不能喧宾夺主。张延龄也已经决定了,在军务大事上,自己保持低调,一切任凭英国公和小公爷张仑决定。自己还是将精力放在振威营的事务上。

但是,这团营副总督之职显然是一次极大的跃升,让张延龄真正拥有了参与重大军务的决策的权力。

权力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却是另外一回事。谦让低调是一回事,但是关键时候能不能有话语权是另外一回事。这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所以,按理说,张延龄应该很高兴才是。这其实是张延龄梦寐以求的职位。掌握的权力越大,便越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越能够扭转未来的噩梦。这无疑是件值得开心庆贺的事情。

然而此刻张延龄心里的喜悦却被一团阴影所笼罩。特别是在和朱厚照长谈了之后,张延龄的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难以消解的烦躁和不安。

刘瑾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这厮已经成功的掌控了局面。

看似刘瑾是作为朱厚照的挡箭牌,为他干脏活,抵挡朝廷内外的明枪冷箭。关键时候还可以成为替罪羊被牺牲。但给张延龄的强烈感觉是,刘瑾恰恰是利用了朱厚照的这种心理主动的去成为这个挡箭牌。这样的话,刘瑾便能名正言顺的达到他个人的目的,在各方面得到朱厚照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