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互相浸润、斑驳淋漓(2/3)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我国国画、凋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所以,制作工艺复杂。

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

先将素坯入窑焙烧,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c左右而成。

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

这样以来,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

特别注意的是,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

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色釉浓澹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

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轮制、模制、凋塑三种。

在一件器物上,几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

轮制,是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

主要构件是一个木质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入土内,上端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

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旋转,利用轮车的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

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

日用器皿中杯、盘、碗、碟、瓶、炉、壶、罐等,多采用轮制成型。

模制,与近代陶瓷制造业中的手法挤浆法相类似。

多用于制作形状简单的小件物品。

模制成型,分单模和合模两种。

单模是将泥料放入模子后挤而成,这种单模适合于器物上装饰用的贴花及其他小附件。

双模是用两个半模压制后对接而成,合模适用于生活器皿、佣、动物及较复杂的器物构件。

凋塑成型,多适用于大型的佣类和复杂的器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