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三)乱麻(2/3)

这是为何呢?因为错不在她,而在朱翊钧。原来当次郑贵妃怀孕期间,朱翊钧不顾其有孕,还故意和她戏逐,这才导致郑贵妃伤了身体,小皇子生下来就夭折了。

由于这个原因,郑贵妃在一段时间里很是责怪朱翊钧,但朱翊钧也不知道是因为理亏还是单纯爱她过甚,反正并不愤怒,甚至对其承诺,说要是她再生下皇子,就将其立为储君。

这个承诺就有点麻烦了。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朱翊钧果然对其十分重视,有意立为皇太子。同时,他还不顾群臣反对,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

群臣为什么会反对呢?当时,给事中姜应麟当时上疏表示:“贵妃以孕育蒙恩,岂曰不宜?但名号太崇,亦所宜虑,其于中宫不已逼乎?贵妃虽贤,所生固皇上第三子也,犹然亚位中宫,则恭妃诞育元嗣,主鬯承祧,乃其发祥,顾当反令居下耶?”

这番话简单来说,就是一来朱翊钧的嫡妻王皇后贤德,根本没必要册封皇贵妃,因为如此会威胁到皇后的地位;二来朱常洵并非长子,当时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都没有得到晋封,却晋封郑贵妃,于理不合,所以包括姜应麟在内的许多臣工强烈反对。

但是没办法,朱翊钧就是喜欢郑贵妃,所以不顾群臣反对,将其封为皇贵妃。他这么做,并不只是与群臣斗气,实际上是在为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做准备。但册封太子事关重大,即使朱翊钧坚持也无法轻易成功,因此当时高务实适时插手,劝说皇帝不要心急。

这一来,朱翊钧和大臣们双双不肯松口,于是朱翊钧就以“元子婴弱”为借口,拖延册立太子之事。后来朱常洛渐渐长大,朱翊钧只好争取到高务实的支持,然后以要等皇后诞下嫡子为由,继续拖延时间。

万历十五年,郑皇贵妃又为朱翊钧生下第四子朱常治,此子在第二年夭折,追封沅怀王。万历十六年,郑皇贵妃生皇六女灵丘公主,同样不满周岁夭折。万历二十年,郑皇贵妃生皇七女寿宁公主。

这是郑皇贵妃最后一次生育,她一生为朱翊钧生育三子三女,其中只有朱常洵和寿宁公主健康长大成人。朱常洵先不说,寿宁公主作为郑皇贵妃唯一活下来的女儿,也受到父亲朱翊钧的加倍宠爱。

回到朱常洵,可以说朱翊钧为了要册立朱常洵为太子,真是煞费苦心了。比如他不断公开夸奖郑皇贵妃,在皇贵妃的册文中说:“朕孳孳图治,每未明而求衣;尔肃肃在公,辄宣劳于视夜。”

明明王皇后如此贤德,举朝皆敬,但正如本书前文多次讲到的那样,皇后的问题也在于她过于贤德,反而让她和朱翊钧失去了“人间夫妻”的模样。于是,在朱翊钧的话中,郑皇贵妃成为唯一和他心意相通的女人。

当群臣——尤其是心学派群臣都替皇长子的生母王恭妃打抱不平时,朱翊钧却只提郑皇贵妃多么贤德,还说自己有意册立朱常洵为太子,是郑皇贵妃一直不答应的。群臣对于朱翊钧的说法根本不相信,所以国本之争才会持续上演。

万历二十四年,皇后的坤宁宫发生大火,火势蔓延至乾清宫,无奈之下,帝后二人只好都搬到启祥宫居住。虽然帝后住在一起,但朱翊钧还是常常让郑皇贵妃侍奉在侧。于是外界流言四起,称朱翊钧苛待皇后,有意要让郑皇贵妃取而代之。

不过关于这件事,高务实倒是知道传言确实不实,因为在此期间皇后也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位公主。如此来看,朱翊钧只是仍然少不了郑皇贵妃在身边,倒不至于有什么虐待皇后的行为……事实上也不可能,朱翊钧对皇后只是敬大于爱罢了。

这次大火导致的另一件事就是高务实出动京华基建为皇帝、皇后重修了乾清宫和坤宁宫,而修成之后不久,皇后便再次怀孕——这一次怀的就是今天刚刚举行了满月礼的皇嫡子。

总而言之,皇嫡子出生意味着朱常洵断绝了被立为太子的路。但是,正如此前高务实一直暗中防备的那样,所有有心人或者说阴谋家,都有可能通过暗害皇嫡子来重新获得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

朱常洛是其中一家,朱常洵当然就是另一家。区别只不过是朱常洛背后站着的是心学派,而朱常洵背后站着的是郑皇贵妃。

想到这里,高务实心中一惊,他勐然发现自己之前似乎过于将目光聚焦于皇嫡子,而偏偏忽视了另一个关键:皇后本人!

站在郑皇贵妃的立场来说,没有皇嫡子存在,则她就有机会凭借圣宠推儿子与朱常洛相争,但是一旦皇嫡子出生,那么这条路就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还有什么机会能够挽回局面,杀死皇嫡子固然是其中一个选择,但其实并非最佳——道理很简单,今年杀一个,万一明年皇后又生一个呢?难道还有机会能杀掉吗?

所以对于郑皇贵妃来说,杀掉皇嫡子并非最佳选择,最佳选择其实很简单——由她来取代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